喜报!普洱一案例入选国际名单

文摘   2024-11-16 10:54   云南  

日前
2024年度亚太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
入选案例公布
普洱市妇女联合会申报的
“促进可持续生计的‘锦绣普洱’行动计划
在佤族妇女中的生动实践”
成功入选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


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征集和评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CRIHA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RC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ICHCAP)联合主办,共征集到亚太地区申报的200多个项目。普洱市妇女联合会申报的“促进可持续生计的‘锦绣普洱’行动计划在佤族妇女中的生动实践”脱颖而出,入选成为27个案例之一。





了解更多:“促进可持续生计的‘锦绣普洱’行动计划在佤族妇女中的生动实践”案例


案例缘起


佤族传统织锦技艺,作为佤族女性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佤族文化之中。自幼年起,佤族妇女在承担日常家务与农活之余,便投身于纺织织锦的学习与实践之中。她们以独特的色彩搭配与精妙绝伦的纹样,生动描绘了佤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与民俗风情,这些织锦作品不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承载着佤族人民深厚民族记忆与文化精髓的宝贵遗产。


如何充分尊重和传承佤族特色文化?如何通过改革生计方式,促进佤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当地妇女,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普洱市妇联精心策划并启动了“锦绣普洱”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佤族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为佤族妇女提供一个通过织锦技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的新途径。


多方加持,助力佤族妇女大展身手


通过实施“锦绣普洱”行动计划,在三个方面为佤族妇女赋能:培训赋能,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经济赋能,鼓励女性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与贷款政策,促进女性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社会文化赋能,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认可度,助力她们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深入推进“锦绣普洱”巾帼创业行动,从挖掘佤族织锦文化、研发织锦产品、开展绣娘培训等多个环节入手,推动佤族刺绣织锦全产业链发展。并以女性非遗工作坊(室)为主,带动当地妇女居家就业;推出“巾帼创业贷”“锦绣贷”等金融产品,为她们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推行“公司+合作社+绣娘”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助力增收2000余万元,成功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佤族织锦




多措并举,推动刺绣织锦产品脱颖而出


近年来,“锦绣普洱”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成立锦绣普洱民间刺绣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该中心集科研、产品研发、市场与企业资源统筹于一体,已成功创新推出60余个产品。


与中华女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普洱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搭建民族手工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推动“锦绣普洱”产品不断升级。


同时,中国妇基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在澜沧和西盟落地生根。西盟佤锦在国际国内多个知名展会上亮相,如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亚洲新闻联盟会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受到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锦绣普洱”创业行动的社会知名度。



西盟印象佤族织锦技艺非遗工坊与兰花花拉祜族服饰非遗工坊成功入选小红书“非遗上新”公益扶持计划,极大地拓宽了普洱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工坊积极将民族文化衍生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将非遗文化巧妙结合到运动赛事中,成功孵化了“锦绣普洱”这一IP,还顺利申请了相关专利。

与此同时,工坊还致力于协调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与普洱市内少数民族手工产业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展伴手礼项目。

此外,“锦绣普洱大师工作室”已在上海建立了传承基地,这一行动为西盟县超过5000名农村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她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8600元。

(来源:“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


西盟云微信号:Realpuer
投稿邮箱:xmgdtv@163.com
编辑:张   波       
责编:张   波  
监审:刘   英  


西盟云
全方位推介西盟,零距离感受佤山,高效率为民服务,宽领域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