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等乳制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防癌食品。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大规模研究却对牛奶的健康效益提出了质疑:“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
很多人因此感到恐慌,不禁要问:牛奶还能喝吗?
超50万人研究发现
喝牛奶与肝癌和乳腺癌风险升高有关
这个说法是基于2022年发表的一项发表在《BMC Medicine》的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国家癌症和死亡登记处的数据以及健康保险记录,追踪了11年间中国十个不同地区的51万名成年人的数据。
浙江省肿瘤医院供图
研究发现,在中国成年人中,经常食用乳制品者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显著上升。
具体而言,每天额外摄入50克乳制品,会使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12%和17%。
两年前论文刚出来时,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从研究类型上,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对照试验,尽管数量庞大,但该结果并不能说明乳制品摄入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医生认为,“牛奶致癌”这种说法很不严谨。这类研究只是研究者的探索,不应该直接拿来作为我们日常消费的依据,奶制品依然是在膳食指南中作为“常规摄入”的优质食品推荐。
牛奶仍是补充营养的优选食物
肿瘤患者应该这么喝
在饮食选择方面,公众更应信赖权威的膳食指南。关于乳制品摄入增加致癌风险没有直接的依据。相反,喝牛奶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如促进生长发育、预防慢性疾病、治疗营养不良、预防肿瘤等非常明确。
每天摄入1~1.2克/千克蛋白质
医生认为,均衡而健康的饮食模式才是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前提。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和优质蛋白质,目前我国实际的平均日摄入量大概只有30克左右,人均饮奶量不足世界水平1/3,这个量跟欧美人群还有很大的差距。
肿瘤患者由于其代谢特点表现出葡萄糖利用下降,骨骼肌和内脏蛋白大量消耗,同时内源性脂肪分解增强。因此,肿瘤患者对蛋白和能量的需要量较正常人均有所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恰好可以补充肿瘤患者相应物质的缺乏,是肿瘤患者增强营养和免疫的优选食物。治疗期和康复期(尤其是带瘤生存的患者)的肿瘤患者摄入的能量可根据体重和活动状态来算,卧床患者每天需要摄入能量20~25千卡/千克;能下床活动患者每天需要摄入30~35千卡/千克。
如果没有严重的营养消耗,每天可摄入1~1.2克/千克蛋白质;如果患者有营养不良等营养消耗,那每天摄入蛋白质则增加至1.2~2克/千克。
图片来源:图虫
肥胖患者选择脱脂牛奶
合理的摄入奶类有益于肿瘤患者营养管理,在实际生活中,患者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乳制品。
普通可耐受患者,每天摄入300~500克奶制品;肥胖或有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选择脱脂牛奶;对于乳糖不耐受患者,可选用酸奶或低乳糖牛奶。
此外,对于牛奶性寒等民间说法并没有相关科学依据,从营养角度,牛奶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钙、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都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只要喝完不过敏、胃肠可以耐受,就可以食用。
注意饮用时间
牛奶不宜空腹饮用,以免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最佳的饮用时间是在餐后或作为加餐,这样既能保证营养的吸收,又不会对胃肠造成负担。
温牛奶更佳
饮用冷牛奶或过热的牛奶,容易刺激胃肠道,造成不舒服,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的人群。而温牛奶温度友好,且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营养的充分利用,因此将牛奶加热至适口温度(约30-40℃)后饮用更为适宜。但需注意,加热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高温煮沸,以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潮新闻 通讯员 王屹峰
责任编辑: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