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动员广大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报国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天津工业大学卓越管理者培养计划学员们组成“自找苦吃担使命,‘植’此青绿当先锋”实践团,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深刻内涵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自找苦吃”的殷殷寄语,开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生态文明等研学实践活动,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用实际行动向祖国母亲75岁生日告白。
暑期,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深耕乡土践初心 笃行致远谱新篇”实践队前往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深入三乡五镇一个管委会开展“家电重新上岗”义务维修活动,成功维修家电211件,服务人群近千人。在修理家电之余,队员们在土默特右旗农业推广中心组织并开展了“科技下乡——农业智能化解决方案”主题讲座,向乡亲们介绍了智能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为了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的了解,队员们在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队走进敕勒川博物馆直观地了解了敕勒川地区的发展历史,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扎根于心。
生态绿疆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守护新疆的生态环境。新疆地大物博,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然而其自然环境却较为脆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团队因此应运而生,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协作,深入塔河社区开展生态文明宣讲和环保知识竞赛,激发社区居民环保责任感。团队还对托喀依乡进行环境勘测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并前往和田若羌、且末及沿途地区,调研塔里木河流域现状,进行胡杨林野生植物科普宣讲,关注生态适宜性及生态退化状况。他们的努力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力量。
与沙共“舞”,添绿生“金”志愿服务团于2024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在阿依库勒镇、库沙新拜产业园区、三团等地开展活动。在国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效利用非耕地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团队致力于解决如何提高水肥利用率、提升作物产量等问题,研发出独特的黄沙无土栽培模式并进行推广。2015年至今,团队深入各团场连队开展科技培训640余场,向种植户们发放科技手册12000余册,取得了帮扶4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400余元的显著成效。
畎亩风华旅团队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在活动中以文明旅游的形式社会责任担当,深入社会福利机构,关注弱势群体,传递温暖与关怀。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进行跨学科融合,结合文明旅游、农业农耕宣传、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独特宣传视角。实地体验与宣传并重,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当地文化,与自然风光,同时开展文明旅游、农业技术及法律知识宣传。多元化宣传方式,利用社交媒体、线下推广、线上宣传等多种形式,增强宣传效果。
大熊猫国家公园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生态安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调研团队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20个县作为主要研究和调研对象,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知识结构互补和配合默契的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生态安全的机制和逻辑,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建设高质量和生态绿色相互结合的国家公园献计献策,并将成果和发现向社会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团队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的作用。团队成员累计前往3市18乡镇30余个村社区,访问230余户与10余个主管部门单位,同时团队工作获得当地的高度认可,在社会上也得到了高度宣传,获感谢信17封、成果采纳证明16封;签署社会实践基地6个。已发表新闻稿8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在一起,“啡”同反响——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实践队,由王谈笑、叶石菊、张亚芳 3 位指导教师及 10 名学生组成。团队前往保山市和普洱市,围绕“五个一”展开实践活动。整理宣讲报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咖啡品牌培育。与咖农同吃同住,学习咖啡全流程,总结生产端问题。发布专项调研报告并可能编制白皮书。在“揭榜挂帅”中展示技术突破与创新项目,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还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提高咖啡品牌的知名度,展示品牌魅力变化。实践队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为云南省咖啡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培育贡献力量,展现当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大美青龙·魅力乡村”实践团利用我校驻村干部对口扶贫的优势,来到了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塔沟村,开展“村民点单”式志愿服务活动,以科技支农、美化乡村环境、党史宣讲实践活动为主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建功立业。
塔沟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板栗产业,但是板栗产量不稳定,果品品质有待提高。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推广板栗种植新技术和我校板栗工程中心研发的板栗新品种燕宝。山上广泛分布荆条资源,实践团协助村民打理荆条园,促进村民增收、以本地区特色自然及人文环境为核心,对村内重点自然及人文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开展“迎七一、学党史”活动,化身宣讲员,向村民深入浅出地讲解党史故事。
山东大学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横跨九大学科,文理医工,聚力融汇。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小型零售农户普通话能力欠缺影响销售的问题,团队拟通过提升农户普通话能力,进而在销售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科技赋能,持久护航。团队成功实现短期-长期、线上-线下闭环。
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线上交互平台赋能推普活动,面向客户端提供普通话纠正、模拟销售等服务;面向活动团队提供数据整理与分析服务,提出大数据智能建议,为项目提供坚实保障。
理念驱动,模式创新。面向受益群体,我们设计了spread传播理念,从S-战略传播、P-目标、R-优化提高、E-主题实践、A-评估、D-方向六大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助力推普。通过打造“选—育—带—流”的队员培养模式,借助新型科技平台,持久助力农林强国。
本次社会实践,回娘家团队前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深入乡村、跋山涉水,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当地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交流以及亲身下田体验劳作生活,生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的研究报告和生态宣传视频,这是一次对农业的深入探索,我们领略了农业的壮美,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同时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将以青春笃行,探索农业创新发展之路,助力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以奋进之姿呼吁广大青年将青春献给祖国,将力量根植于祖国大地。让更多人了解生态保护知识,助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青岛理工大学“乡缘在线,乡音乡情”队一行人奔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济宁市马庙镇杨楼村、李坊村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红色革命理论普及宣讲”“发展成就观察”“助力乡村振兴”“美乡村建设”等主题进行实践,以红色文化为牵引,从产业振兴、教育振兴、文明振兴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凝聚青春力量。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青春向党,艺心筑梦“社会实践团队成立于2014年,团队致力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前往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山东各地市,累计开展100余次校地共建实践服务活动,7次寒暑期集中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真正扎根基层,将学校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对接、融合。深入贫困地区调查一手资料,积极开展艺术支教、非遗传承创新、村镇墙绘等实践活动,以艺赋能乡村振兴,自2017年,分别获得国家级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1次,省级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1次,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5次。
2023-2024年度,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青春向党,艺心筑梦”社会实践团队在校内举办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辐射校内人数5000余人,并揭牌“遇建劳动之美,点亮青春底色”艺美党建劳动教育基地,现如今已开展劳动基地实践2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近900小时;累计进入社区服务5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周围社区人群7000人,参与志愿者人数达百人,同时志愿服务内容被齐鲁壹点、大众网、中国网等新闻媒体多次转载报道,并荣获“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盈仓嘉穗”社会实践小队积极响应号召,深入齐河、临邑两地,开展为期十天的驻村工作,行程跨越500公里,活动期间撰写调查报告近四万字。
团队成员依托山农平台,在当地搭建乡村振兴驿站;走家入户,洞察乡村发展变迁;扎根泥土,探究农业实际状况。携手齐力新公司,绘制“吨半粮”基地布局规划图,解决农业难题,完善驿站建设,推动校企长期合作。
团队成员在村镇开展问卷调查,累计收集问卷100份,剖析当地人员构成、耕地情况及土地流转情形。积极参与宣讲,传播红色精神,学习创新技术。团队成员还拜访了赵芳檀教授,在交流中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团队事迹获中国网、凤凰新闻、中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39次,累计阅读量超30万。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升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躬耕学农事,实践觅真知。
向下扎根,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学学子一直在前行。基层一线也是学习课堂,在这七天驻村时光里,团队成员从“象牙塔”走到“蹲苗地”,从“大学课堂”走到“田间地头”,去“接地气”“沾泥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去田间地头夯实专业技能、丰富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做到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怀揣初心促发展,织梦下乡谱农篇”乡村劳动调研实践团队致力于以劳动实践赋能乡村发展新思路,由带队老师王宇政老师和8名22级同学组成。团队来到黄岛区王台街道进行了一次徐霞客式实践,走访十余个村落,调查多个水库和国家监测井。在实践中,成员们积极了解居民生活,收集政策下乡和用水问题;深入王台街道纺织机械产业,参与田间劳作,学习当地新农村发展模式;为儿童宣讲党的理论,传递绿色环保理念,以特色手工课为他们带去无尽的欢乐。本次实践中,团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实践出真知,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烟台理工学院“星辰之翼”——港湾志愿服务队赴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开展社会实践,旨在探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团队通过走访百姓、参观遗址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成员们在实践中关注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挖掘与保护特色历史文化,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与意义。成员多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以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并通过调研为龙山谋新篇。在实践过程中,烟理学子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同时收获了成长和感悟。8月9日齐鲁壹点报道了团队社会实践相关情况。
潍坊理工学院“乡”约宜夏,遇“践”青春实践团由一群怀揣梦想、勇于探索的青年学子组成。在青州市海岱苑社区,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从理论宣讲到劳动体验,我们深入基层,与社区居民共话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我们与一线劳动者并肩作战,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劳动的神圣与崇高。在调研中,深入细致,力求精准把握基层需求;在园艺设计中,融合青州地域特色,创新园艺景观,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将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7月21日至27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之信“小胡杨”志愿服务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开展主题为“追寻总书记足迹 争做新时代青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深入乌兰布和沙漠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刘拐沙头管护站完成了防沙林养护工作;赴国营新华林场学习了林场依托林挡沙、以草固沙综合治理模式;在狼山农场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调研了智慧农业的发展,科普了智慧助农APP,签署共建协议。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小胡杨”们以墙绘方式讲述了兵团精神和农场故事。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被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新闻在线、中国青年快报、科技日报、青岛日报网、青岛新闻在线、大众网、海报新闻客户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官网等媒体报道。
苦志农林先锋队是一支充满活力与使命感的团队,他们由一群热爱农林事业、心系乡村发展的大学生组成。在实践中,他们积极开展宣讲活动,深入乡村、社区,向居民们普及农林知识和生态保护理念,提高大家对农林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体验劳动时,他们走进农田、林场,亲身体验耕种、植树等劳作,感受农民和林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团队成员认真完成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农林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趋势,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奠定基础,致力于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为推动农林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农林苦行先锋团是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激情与使命感的大学生团队,他们怀揣着对农林事业的热忱以及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在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宣讲方面,他们深入乡村、社区以及学校等地,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和真实案例分析,向人们广泛普及农林知识和生态保护理念。体验劳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走进农田、林场。通过劳动体验,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林工作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为农林事业奋斗的决心。同时,他们认真完成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农林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为推动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团队的实践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赢得当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在省市各新闻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报道。
苦志农林先锋队将继续努力,用他们的知识和行动,为推动农林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生物工程学院“绿小芽”乡村振兴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以“践行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青春向党、乡遇黄河、助农增收,以实际行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振兴齐鲁乡村贡献青年力量。2024年暑期,滨州职业学院“绿小芽”乡村振兴服务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发起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团队师生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阳信县、德州市、禹城市的广袤农村大地开展志愿宣讲、助农服务、乡村振兴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扎根祖国大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八师一二一、一三四、一四二团果树栽培服务团于7月5日—20日在北疆地区开展了2024年暑期“自讨苦吃担使命,农林报国当先锋”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本社会实践服务团通过在第八师一二一、一三四、一四二团场开展以葡萄为主的种植户果树业技术指导服务来提升种植户整体技术水平,通过在第八师进行技术服务影响辐射周边团场,帮助建设一批果树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企业,达到扩大果树业种植面积,增加种植户收入,为北疆地区的经济振兴添砖加瓦,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了解黄河流域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从生态和文明两个维度传播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成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活动,团队共走访调研了2省、8市、16县(区)、25地。举办集体和个人活动30余场次,其中座谈会3场,调研活动15场,净滩行动4次,科普宣讲2场。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成果7份,撰写调研报告1篇。媒体宣传报道36场次,发表调研论文1篇。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河南省多个村镇以及粮食加工企业调研当地玉米种植、储存和深加工过程中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团队开展政策宣讲,并推动地方政府制定和完善玉米质量安全的相关措施。
团队针对此次研究共发表了3篇论文、申请10项专利、开发了4项软著,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粮食霉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团队成员将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结果整合到项目“除霉安粮——新一代微生物脱毒技术助力节粮减损”中。先后在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红色青年筑梦之旅”赛道中夺得全国银奖;在“创青春”大赛中荣获省级优胜奖;在2024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河南省级金奖,晋级国赛现场赛,包银争金。
点击“阅读原文”,来为我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在一起,“啡”同反响——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实践队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