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的!潘建伟老师量子理论本科毕业论文流出

学术   2025-01-31 00:10   美国  


潘建伟(1970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被称为中国“量子之父”。

1987年高考那年,潘建伟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因为当时保送的专业不是物理,所以我放弃了。”最终,他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录取。

本科时,潘建伟接触到量子力学。“从一开始,我就被量子力学搞糊涂了。”潘建伟在一次受访时说。他的疑惑同爱因斯坦是一样的,“像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的问题,当时我觉得是不应该发生的,有一次期中考试还因此差点没及格”。

潘建伟与量子学说,算是“不打不相识”。1992年本科毕业,潘建伟在论文中向“不合常理”的量子力学理论提出了质疑,“我试图在论文中找个例证,来否认这个理论”。

图片来源-小红书ID:晒太阳的猫
图片摄于:中科大校史馆

也因为这次挑战,他迷恋上量子世界的奥妙与未知。继续攻读硕士的他,选择的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论。

1996年硕士毕业,经导师推荐,潘建伟赴量子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量子实验研究的世界级大师蔡林格。



1987--1992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

1992--1993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助教

1993--199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5--1996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

1996--1999年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9--2000年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所博士后

2000--2001年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所高级研究员

2001--2012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其间:2003--2008年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玛丽·居里讲席教授;2008年至今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荣誉教授)

2012--2013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近代物理系教授

2013--201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近代物理系教授

2015--201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近代物理系教授

2017--2020年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近代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其间:2019--2020年中央党校第47期中青班学习)

2020--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近代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


根据2022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显示,潘建伟在《Nature》《Science》《PNA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并受国际权威综述期刊《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邀请先后撰写关于多光子纠缠实验和现实条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综述论文。


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潘建伟系统性创新工作赢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评)


更多相关信息,可+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ndy 



科研城邦
服务百万华人学者,见证祖国科研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