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聊天记录图流出,冲上热搜,网友:太可惜了!

财富   2024-11-06 21:04   广东  
辑|叶飞
来源|看书有道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01

一位名叫小卷(化名)的网友,曝光了自己妈妈的教育方式,顿时火上热搜。


他的妈妈是位毕业于清华的学霸,拥有北京户口。


用小卷的话说,妈妈是“各种优质资源唾手可得的北京家长”,但她偏不这么干。


不买学区房,也不琢磨怎么让孩子钻进名校,而是随手把他丢进一所平平无奇的私立学校,还签约了小学到高中的直升班。


美其名曰:“省事儿。”



于是,别人在挑灯夜读,被升学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时,小卷逢周末必逛街,做完作业就打游戏,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


妈妈对他学习上的事管的极少,但管的少也并非完全不管。


高三那年,当小卷自己主动想要学习英语时,妈妈立马给他报了课外辅导班。


还费尽心思请了一位留学生来家里同住,陪小卷练习英语。


本以为只能上个普通本科,没想到高考时,小卷超水平发挥,考上了一所重点本科。


妈妈非但没有嫌弃小卷考的不如她,反而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厉害。


在妈妈看来:不用管别人有多优秀,能养活自己就是成功。



这也让小卷自信满满,并由衷感激这么些年来,妈妈对自己的“放养式教育”。


小卷的这番经历,羡煞无数网友。大家纷纷在微博底下留言:


“我也好想拥有同款妈妈!”



然而,羡慕之外,也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不敢轻易尝试放养式教育,怕孩子的自觉不够,一辈子就毁了!”



对大多数中国家长而言,想要让孩子的人生实现弯道超车,拥有更体面更稳妥的生活,在学习这件事上,就绝对不能输于他人。


对“教育落后”的恐慌,导致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想要排在前面。


怀孕时就进行胎教;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认字;刚上幼儿园就得上辅导班;课内学习不能落下,还得身兼好几种特长……


没有人甘心孩子屈居人后,“赢在起跑线上”成了当代家长惯用的口头禅。

可是,赢了起跑线,真的能同样赢得终点吗?


02


事实上,这波“全民抢跑”,可能并没有多大作用。


德国曾有研究团队,对比了50个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与50个以教授知识为中心的幼儿园。


结果发现:孩子提前学习的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4年级。


4年级以后,“超前抢跑”的孩子,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并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明显不如以游戏为中心的孩子们。


与此同时,被家长们鞭策着拼命往前赶的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过分依赖父母的指引,而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方向。


豆瓣上有个小组,叫“985废物引进计划”,里面的成员无一不是985高校毕业的人才。


然而,进入讨论页面,你会发现,很多我们想象中的那些“精英”,只是空有一纸文凭的“巨婴”。


“我一直很不想承认,22岁的我最失败的地方不是学历,不是成绩,不是长相。


是我既没有主见,也没有做主的能力,更没有做主的自信。”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股挫败和无力感,令我颇为意外。


他们放纵自己,去依赖父母从小为他们规划好的那条,相对“稳妥”的人生道路。


希望能够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实现人生超车。


没想到最后没有成长为叱咤风云的精英人士,而是变成了平平庸庸的小镇做题家。


因此,从长远来看,赢在起跑线,并不一定能够赢得终点。



自媒体作者@大J 曾分享过一段自己的求职经历。


大J初入职场时,去应聘一家知名外企的管理培训生。


20万应届生,大多是名校毕业,有的甚至是博士和硕士,但最终只会录取15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大J作为一名普通二本学生,学历并不占优势,本以为怎么样都轮不到自己了。


不曾想,层层选拔后,自己竟成了那15个人之一。


他问经理:“为什么?”


经理告诉他:“虽然你的学历没有特别高,但是我很欣赏你的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好,可能只是刷题刷的好。


只会刷题的学生,或许会有好成绩,但是一到社会这个大考场,肯定就不行了。


因为习惯了‘标准答案’,习惯了‘按部就班’,就只能在职场中做个基本的执行者。


进入职场,会发现很多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老板请我们来,就是为了发现、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等着‘被分配’。”


在人生这场长跑中,“学习能力”远比“学历”重要的多。


然而,很多家长总是太过于注重“开花结果”,而忘了,“侍弄好土壤”才是根源问题。


03


起跑线固然重要,但有一样东西,比它更加重要,那就是热爱。


教育学者一诺,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过:


“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实际上是把人向机器能做的方向去培养,这是最没用的,因为这些技能终会被机械取代。


机器没有的东西,才是可贵的,比如好奇心、勇气、创造力等。”



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好奇心、勇气和创造力,真正能使这些可贵技能生根发芽的,只有“热爱”二字。


之前爆火的水下洛神舞《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霸屏热搜。



舞者是一位名叫何灏浩的女孩。


何灏浩从2岁开始,就“与水结缘”,开始学习游泳,并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游泳天赋。


但父母并不支持她,他们觉得,“职业运动员”算不上一个“铁饭碗”,实实在在考个大学更重要。



因此,何灏浩不得不将游泳当作业余兴趣爱好。大学毕业后,何灏浩听从父母的安排,进入一家国企工作。


朝九晚五的工作,让何灏浩变得越来越沉默——她并不喜欢这种生活。


最终,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铁饭碗”,转身追寻那个萦绕在自己心头多年的梦。


她在海洋馆里做过美人鱼,应聘过水下舞蹈培训师,出演过演员的潜水替身。


每一步走来都异常艰辛,但也异常坚定。


无他,只为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隐忍坚持,也全力以赴,这才有了惊艳四座的“水下洛神”。


众所周知,梁思成和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者,因此,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梁从诫也能从事建筑行业。



没想到高考时,梁从诫因两分之差,无缘清华建筑系。


林徽因不甘心这个结果,便请求查试卷,不曾想,试卷末页的11个字给了她当头棒喝:


“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原来儿子并不喜欢建筑学,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夫妻以为儿子喜欢罢了。


从此,梁思成和林徽因抛却了曾经的执念,支持儿子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梁从诫也确实没让他们失望,北大毕业后,做出了许多傲人成绩。


对事业的热爱,成全了梁从诫的人生,也成就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史学大家。



你看,一味靠父母的驱动、勉勉强强往前走的孩子,是走不长远的。


最持久的内驱力,应该是来源于孩子自己。


04


那么,如何让孩子产生“热爱”?


蔡蔡想说,首先,要允许孩子们有“放弃”和“失败”的空间。


只有通过不停的尝试,他们才能在探索中,摸清楚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逼孩子认字背古诗,也不是读绘本学习。


而是在他们失败时给一声鼓励,在他们哭泣时给一个拥抱。


诚如学者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摒弃起跑线焦虑,放下规划未来的执念。


心中有热爱的孩子,自己会奔跑。


提醒:公众号改版,没有星标就容易错过推送
快来给【杠杆财经】点个星标
从下方点开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点赞】【分享】是对文章最大的赞赏
点击👇名片关注公众号

杠杆财经
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