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部分干部中存在的“怕出头、怕失误、怕担责”思想,已成为制约改革深化的无形枷锁。必须破除这些思想束缚,以“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机制,用制度保障为担当者撑腰鼓劲,树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抓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 高州滩底村通过农房外立面改造的微改革,塑造了特色农房风貌,带动了庭院经济发展,实现了村集体收入显著提升。这充分证明改革无需宏大叙事,找准小切口同样能激活全局。
要建立基层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从群众关切、发展痛点入手,让改革在基层实践中迸发活力。
![]()
要扎实做好土地收储,提前开展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形成项目快速落地的良性循环。要以金石产业带建设为重点,加快金山工业园南区土地盘整和征地拆迁,整治低效闲置用地,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动建设用地腾挪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充分利用专项债等增量政策,聚焦基础设施、民生、生态环保和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质量,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盘子”,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广湛高铁开通机遇,加速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探索“湾区研发+茂名制造”“湾区总部+茂名基地”产业协作模式。加强与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共建跨区域产业链。在区域协同中重点推进交通互联、产业互融、生态互保,特别是在湛茂空港经济带建设中,要强化港口资源统筹,提升大宗商品集散能力。通过双向开放,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围绕石化、农业等优势产业,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完善“技术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应用”转化链条。深化与大湾区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在我市产业化。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创新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改革开放创新为三重引擎,在思想破冰中深化改革,在开放融通中集聚资源,在创新驱动中转换动能。通过系统推进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空间拓展,必能在畅通经济循环中培育新优势,谱写茂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坚持干字当头步步为营,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让改革红利、开放机遇、创新活力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