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石家庄城市建设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多规合一”改革后石家庄市的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面向2035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城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未来一个时期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边界、划定了框架。
《规划》编制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由中规院牵头、各部门协同、35家专业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团队,历经5年零7个月、多轮次修改完善,编制形成了最终的《规划》成果,并获得国务院批复。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编制期间,石家庄发生了一系列大事、喜事:一是到上轮《规划》期末,全市总人口突破1000万、城区人口突破500万,成功跻身特大型城市行列。二是去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石家庄视察,并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2021年8月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五大千亿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奋斗目标。四是近年来石家庄城市规模、功能、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地铁批复线路里程达到139.2公里,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成,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全线通车,缝合了城市割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等等。这些大事、喜事对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规划编制入手,给予回应、作出安排,落实到区域布局和发展空间,使规划能够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14章、46个小节。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绘制空间发展新蓝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233”,即一个目标、两大定位、三大布局、三条红线。
一个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建成乐享颐养、安逸舒适的惬意省会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规划》还对2050年进行了远景展望,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将更加彰显。
两大定位:就是明确了石家庄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规划明确:“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华北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些对比上版总体规划,增加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华北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城市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
三大布局:《规划》确定了依山拥河、组团发展的策略,明确了“一主、四辅、两带”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即主城区;四辅:即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空港四个城区组团;两带:即滹沱河经济带、太行山生态带。新的空间结构,使“拥河发展”战略在规划层面得到确认落实。同时明确了主城区与各组团功能定位,将有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强化京保石邯、石衡沧港发展轴沿线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条红线:就是“三区三线”。《规划》确定到2035年,石家庄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14.4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18.8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633.33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269.57平方公里以内。同时,《规划》还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了洪涝风险控制线、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为城市开发建设划定了范围和底线。
《规划》主要成果
本轮《规划》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拉开了城市框架。石家庄作为单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高度集聚,到上个规划期末的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仅82.1平方米、二环内人口密度达到了1.8万人/平方公里。新《规划》划定了到2035年的城镇开发边界,石家庄中心城区面积由287平方公里扩大到660平方公里,可承载城镇人口约60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提高到96.5平方米、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左右,将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二是保障了发展需要。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石家庄市对滹沱河城区段南侧行洪规划、应急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调整,释放出滹沱河周边578.8平方公里建设空间。借《规划》修编之机,又对城市建成区内分散布局的99万亩基本农田进行了调出,在市域内统筹补足,预留了城市发展空间。为服务促进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规划了五大产业园区,并将园区内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连同高新区、经开区等重点产业平台面积将达到25万亩,真正实现了“地等项目”。
三是促进了集约节约。《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其中,针对市域内产业园区规模小,村镇工业用地占比高、用地散等问题,优先将建设用地土地指标集中到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倒逼各县(市、区)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预计到203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以上。
四是提升了民生福祉。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存量土地优先用于教育、养老、绿地、文化、体育、停车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塑造高品质城市生活。《规划》明确到2035年,公园绿地、广场步行15分钟覆盖率将由2020年的54%提高到90%,人均公园绿地由5.2平方米提高到12平方米,人均教育设施用地由2.5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由0.15平方米提高到0.75平方米,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由0.46平方米提高到0.8平方米,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将成为现实。
五是增强了城市韧性。《规划》围绕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统筹布局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中心城区整体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建筑、设施按Ⅷ度加强设防,主城区防洪标准将达到200年一遇。同时,《规划》坚持为城市发展留白,预留重大基础设施用地165平方公里,为航空、铁路、高速以及水利、电力、油气等设施建设预留了交通廊道和干线走廊,保障了重大设施建设需要。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认真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将规划图册的美好愿景变成城市未来的现实美景、人民幸福的生活场景!
答记者问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查看)
信息来源:石家庄发布
页面编辑:祎
如有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石家庄新闻广播·融媒体入驻平台
石家庄新闻广播24小时新闻热线:0311-85824333
AM882 FM88.2 石家庄新闻广播 石家庄的声音
石家庄新闻广播官方客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