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教育搬进了商场?教培新模式出炉

文摘   2024-11-14 23:28   甘肃  

在如今这个教育培训的商业大变局中,许多家长发现,商场不再只是买衣服和吃饭的地方,而是一座座“知识小城”,似乎预示着教育、消费、娱乐的全新交织。

步入某些购物中心,耳边传来的是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而非商品促销的呐喊,正是这一丝新奇的“烟火气”,透露出教育培训回归线下、重塑生态的某种力量。

各类培训机构从楼层到商场再到综合体里扎根发芽,仿佛宣告着一个充满教育色彩的商业新时代的到来。

而这股势力,不只是为了满足学习需求,某种程度上,它更是一种适应经济转型、消费模式变革的时代选择。

试图从几千年来家长对“教育投资”的执念中掘金,培训业将教育打包成“商品”,以丰富多样的面貌占领商业综合体,似乎已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然而,这场教育“霸占”的背后,故事远不止于“热闹”,或许还夹杂着深层次的时代矛盾。

教育培训的“新欢”与“旧爱”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下面,我就从三个层面来剖析这股强势涌入商场的“培训浪潮”。


SPRING HAS ARRIVED

第一:传统观念的拉扯,与商业模式的交锋

商场是带孩子娱乐的地方?不,还是培训机构的地盘。

三四岁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家长们就开始争分夺秒地“抢位子”,力图在商场里找到个能学拼音、练口才、打武术的地方。

商场的摊位被塞得满满当当,入驻的培训机构从婴幼儿的“会说话”课程,到儿童的“会演讲”班,门类繁多、五花八门,仿佛生活中各类“可能性”都在商场里成了现实。

商场的主题不再只是促销,而是“让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

家长们没少被广告攻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您会惊讶于他多快能讲好普通话!”

于是,这一场“进击商场”的战役,反而成了一场“家长被洗脑”的历程,或许孩子们会问:

“我就想去个游乐场,怎么不知不觉报名了钢琴班?”


SPRING HAS ARRIVED

第二:教培新秀的光环,与背后的冷门尴尬

不少机构看似门庭若市,实则市场反响冷清。、江苏某教育企业豪言“加盟模式全国开花”,从省会到小镇,三个月下开设了数百家加盟店。

然而,坐在加盟店里等学生的老板们才知,教育行业的路不好走。乡村的孩子们家门口有了学编程的培训班,但报名寥寥,反倒是隔壁的“农家土菜馆”更受欢迎,家长们带孩子来赶集,倒是常在“AI学习”门口拍拍照,逛完拍拍手说一句:“没想到小地方也有高科技。”

实际上,老板们在半夜一边刷直播间一边想:这投资到底是砸在了“AI潮流”上,还是一场“教育的幻象”?

智能教育的脚步走得急了,反倒是场地的热度还没追上家长们的思想。


SPRING HAS ARRIVED

第三:产业巨头的进退维谷,与新生业态的热闹喧嚣

经历过“断臂求生”后的教培大户们,又迈步向职教、素质教育、AI硬件等新领域。

然而,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新东方和好未来虽然财报回暖,却不敢轻易触碰K9学科类培训的“红线”,只能在非学科教育和智能硬件中找生机。

于是,教育企业高层们开始“鼓吹”智能自习室模式,号称“让孩子自觉地学会学习”。商场里各大品牌竞相布置店面,不仅摆满了学习平板和词典笔,还有写着“未来学习”的霓虹灯。

可“未来”并不等于“成功”,市场一方面青睐新兴教育,但另一方面对这些“高科技”设施却有一丝冷漠。

商场门前的大屏广告写着“每人都可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老师”,可最终,不少家长心里依旧盘算着:

“这笔钱省下来,不如给孩子上个家教班。”

结尾,我想说,这场教育培训行业在商场的“复兴”,或许是一种以“新”去拼“旧”的尝试。

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本质未变,培训机构用“非学科”的外衣拓展出更多元的消费场景,触碰的依然是家长对教育的“刚需”。

不过,教育不应只成为商场的“新生意”,也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找到自己的边界和定位。

市场是座迷宫,而教育是个方向,我们不妨放缓脚步,在“商业新潮”中反思教育的本质。

或许,在这个人人焦虑、处处卷的时代,找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应该拥有的”教育模式,才是家长、商家和教育者都该追求的真正价值。



笔尖花火
想要站着生活,不想跪着赚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