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影像!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湖州人

政务   2024-10-01 19:07   浙江  


  今天,我们迎来新中国75周年华诞。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根据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最新研究发现,开国大典至少有59位浙江人在天安门城楼,其中湖州人至少有9位,分别为梁希、陆璀、沈兹九、钱三强、陆志韦、任鸿隽、俞寰澄、沈子槎、赵紫宸



梁希


  那年,著名林学家湖州人梁希已逾65岁,他满怀激动心情,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左一为梁希。图源:中央档案馆、湖州文史


  梁希出生于湖州双林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少年时被称为“两浙才子”。22岁时,身怀报国之志,入读浙江武备学堂,后公派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梁希产生了科学救国的梦想:要改变祖国面貌,首先要改变祖国的山河面貌。30岁这一年,梁希毅然转投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他认识到中国是多山之国,林产丰富,大力发展林产制造事业是振兴实业之道。这是梁希人生当中最关键的选择,也是他成为一代林学宗师的起点。



  发展中国林业,亟须从教育着手,培养人才。自1916年留学归来至1949年,30余年间,梁希从未离开林业教育岗位,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他边教边研,创立了中国木材利用和林产制造学,不仅培养了一批知名林业人才,如殷良弼、程跻云、周桢、林谓访等人,同时还丰富了世界林化知识宝库。


  1949年,梁希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名,梁希担任新中国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由此,梁希成为新中国现代林业的奠基人。


  1958年12月10日,梁希走完了他的一生。为了纪念他,湖州建设了梁希国家森林公园,开辟了梁希纪念馆,他所提出的“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美好愿景,正在化为现实。



陆璀


  75年前,天安门城楼上有两位女性湖州人,其中一位就是“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陆璀。


  1914年4月,陆璀出生于湖州。1934年,20岁的陆璀入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杨绛、何泽慧、费孝通等人是同学。


  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当时,陆璀已是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她人长得漂亮,手执大号筒站到演讲台上,一下子就成了众人的焦点。记者把镜头对准她,“卡嚓”“卡嚓”地照了两张相。这两张相,分别成了1935年12月21日《大众生活》第一卷第6期封面和封底。


  而在1935年12月16日,陆璀在参加游行示威时,被警察逮捕。美国记者斯诺正在现场,他跟踪到警察所,并对陆璀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采访,发出了一条“独家新闻”,用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标题:《中国的贞德被捕了》,把陆璀比拟为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为中国抗日救国、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主张作了有力的宣传。从此,陆璀在国外享有“中国的贞德”之称。



  陆璀于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8年代表全国学联出席第二次世界青年大会,随后被派往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国际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陆璀相继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全国妇联第四届常委。2015年2月16日,这位百岁老人病逝于北京。


沈兹九


  另一位湖州女性是沈兹九,著名导演沈西苓的姐姐。


  1898年,沈兹九出生于德清,早年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秋东渡日本。1925年学成归国,先后在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江苏松江女中、南京汇文女中任教。


  沈兹九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者。1935年,她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创办并主编《妇女生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揭露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号召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沈兹九由邓颖超、钱俊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她根据党的指示,几经辗转,来到新加坡,协助胡愈之工作,在共同的工作中,二人产生爱慕之情,不久结为伴侣。


沈兹九(右)和胡愈之


  新中国成立后,沈兹九历任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宣传教育部长兼《新中国妇女》月刊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1989年12月26日,在北京病逝。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前排左四陆璀、左三沈兹九。图源:湖州文史



钱三强


  75年前,天安门城楼上,还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见证了开国大典。


  钱三强出身湖州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玄同是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积极实践者。少年时期,钱三强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7年,钱三强赴法国留学,进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的居里实验室学习。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钱三强与才女同学何泽慧结婚,开始共同的科学生涯,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是核物理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1948年,钱三强夫妇回到祖国怀抱。此后,钱三强领导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钱三强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核弹研究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制造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独立掌握核弹技术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原子弹爆炸后两年零八个月,中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最快的纪录,钱三强功不可没。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病逝。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这位科学泰斗的重要贡献。


陆志韦


  另一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湖州人陆志韦,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民主人士欢迎毛主席,后排左一为陆志韦。图源:湖州文史


  1913年,陆志韦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读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等。


  陆志韦的科研生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他主要研究心理学,后期则转向语言学。他采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在把中国传统语言学引向科学化和现代化道路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任鸿隽


  还有一位是任鸿隽,近代中国科学的奠基人。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一生撰写论文、专著和译著等身,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教育、政治、文学、科学思想、科学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史等多方面。


  任鸿隽出生于四川,祖籍是湖州菱湖。年少时,在重庆、上海等地求学,1908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应用化学。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一度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他还参与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人物。



  后来,他专注于学术研究,其学术思想和对科学事业的开拓精神,为学术界所推崇。他生性淡泊,不慕荣名,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奋斗毕生,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俞寰澄


  75年前,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湖州人,还有实业家、社会活动家。


  近代以来,德清俞氏家族,一门风雅,耕读传家。俞寰澄自幼聪颖,熟读四书,16岁中秀才。他的父亲俞石麟,在新市北街创办吉祥丝行,该丝行是当地二十多家丝行中规模最大的。



  1900年,俞寰澄到南浔读书,寻求新知识。毕业后,涉足商界。当时,正值清末,国家有难,俞寰澄怀忧国忧民之心,不仅把振兴实业看作救国之道,而且开始关注社会,涉足革命活动。


  1912年,俞寰澄当选为浙江省参议会议员,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不久,护法运动失败,俞寰澄离开广州到上海,出任华安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与孙中山、虞洽卿等人一起申请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不久,俞寰澄自己创办恒大金号,后来又创办证券所,专门经营金融业务,开创中国证券交易历史先河。


  抗美援朝时期,70岁高龄的俞寰澄坚持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67年4月,病逝于北京。


沈子槎


  75年前的今天,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一位湖州籍的钱币收藏家。


  沈子槎,出生于湖州双林,幼年家境贫困,15岁进上海久成绸庄当学徒。1912年,与人合资创办上海大丰府绸庄并任经理,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兴旺。


  沈子槎思想进步,在上海期间,曾数次掩护中共秘密工作的革命同志,资助解放事业,并受到周恩来的接见。1949年,沈子槎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绸缎商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以及上海公私合营国际贸易公司联合董事会董事长。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沈子槎的钱币收藏。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他倾注财力,广泛收集各种稀有的古钱币,一跃成为古钱收藏界的“后起之秀”。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向国家捐献了超过八千枚的古钱。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亲自签署奖状,认为他为中国文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回顾那些在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湖州人的事迹,不仅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他们的事迹,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


  这些湖州人的事迹,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发扬。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无论是在科技、教育、文化还是社会活动等领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这些湖州人的故事,是使命的传承,也是梦想的接力。他们的梦想已经实现,但新的梦想还在等待着我们去追逐。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携手绘就“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幸福图景。







来源:史志湖州、湖州文史

编辑:金臻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记者:李梦佳、徐斌姬

编辑:小文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点个,点亮

回望历史

↓↓↓

湖州发布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顶”湖州的实力,“赞”湖州的活力,“秀”湖州的美丽,“传”湖州的幸福,欢迎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