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得这样防控!

文摘   2025-01-02 19:18   福建  


冬季节由于节令变化

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

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

高发季节

要如何科学预防?

快一起来学习!



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病原因



儿童之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与儿童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有较大关系:

  • 一是儿童免疫系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

  • 二是儿童呼吸道发育与成人不同,以肺部组织为例,儿童的大部分肺泡都在努力“工作”,一旦发生感染,代偿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症状。也正因此,不少儿童肺炎可能刚开始表现不重,但临床上进展迅速。

  • 三是儿童由于玩耍,经常会接触到很多病原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通过吃手、揉眼睛等动作,将病原体带到体内,从而引发感染。

  • 四是儿童比成年人矮小,更接近于地面,而一些呼吸道病原体会在地面沉降,导致儿童接触高浓度病原体的机会比成年人更高。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特点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后多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


01

流感

流感早期症状是突然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的症状,如乏力、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精神萎靡,婴儿可能出现吃奶差、少动等。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乏力等同时伴有呼吸道症状,需要警惕流感的可能性。


02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人体正常的寄生菌之一。在一定比例的健康成人和儿童的鼻咽部可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儿童的携带率更高。是儿童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所致死亡的重要病因,年长儿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年幼儿多为支气管肺炎。


03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2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小于3个月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果出现呼吸快、呼吸发憋、有喘息声等,需要及时就医。


04

支原体肺炎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也可见于学龄前儿童。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


05

腺病毒

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极少数会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可能持续高热1周以上。如果孩子正规治疗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费力、反复高热、明显咳嗽喘息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06

其他

鼻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一般来说,它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正规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多休息就可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

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特殊情况下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较重感染,出现肺炎的表现,需及时就医。



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

请做好以下几点



01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减少传染病相关重症和死亡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无禁忌症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此外,新生儿应积极接种卡介苗,可以较好地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

目前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尚无特异性疫苗,做好日常防护可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


0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接触电梯按钮或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掩口鼻



03

减少人群聚集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如需前往,建议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


0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



05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出现发热、咽痛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一旦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病情明显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




学校及托幼机构

还需注意


教育与防控要落实到位。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开展日常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工作,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及时报告,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




主办 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运营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来源 福州疾控 中国疾控中心 健康中国

编辑 陈智丰

觉得好看点个

福州卫生健康
发布福州市卫生健康工作动态、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相关资讯,倡导健康生活理念,传播健康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