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欣欣向荣,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能有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要感谢党和国家。”1949年出生的罗云贤,与新中国同龄,亲历了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在他回忆的画面里,曾经苦涩的日子,早已酿成了芬芳。
我们约见采访罗云贤的时候,他正在与同伴们在大关县老年体育活动中心门球场打门球。看见我们来了,他精神矍铄地走过来,微笑着迎接我们。
罗云贤是一名退休教师,1949年11月出生在大关县寿山镇中坪村的一户穷苦人家。
据罗云贤老人讲,他的学生时期正碰上“生产队”“伙食团”时代,那时候新中国还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资源极度匮乏,人们住的是茅草屋,墙壁是竹子编的、屋顶是竹叶和茅草盖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常常吃不饱、穿不暖。罗云贤的小学一、二、三年级,上学没有固定的学校和教室,没有课本,也没有正式教师,就是生产队识字的人在农户家的房子里教孩子们识字,在这家上几个月又到那家上几个月,断断续续的,直到上四年级的时候才有了学校、正式教师和课本。由于离学校远,需要住校,吃的要在生产队称粮食带到学校,下课的时候去山上捡柴来,用几块石头堆砌成炉灶自己做饭吃。罗云贤说,那时候吃的只有洋芋,每个星期是定量的,基本上不够吃,所以到学校以后要数好洋芋个数,算好每顿只能吃几个,不然哪一顿多吃了,下一顿就要饿肚子。
1966年7月,罗云贤小学毕业后,被推荐到木杆乡读“短期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到学校却没有好好上过一天课,他读了半年就回了家,被安排到生产队做记工分的工作。
1969年,罗云贤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在中坪村的中云小学教书。当时学校有四五十个学生,只有两个老师,实行复式教学,一般一个教室里坐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起听老师上课,也有三个年级一起上课的,教学条件异常艰苦。他直言,他家过去非常贫困,自己能读书都是靠老师与政府的帮助,读小学时有时候带的粮食没有了,老师知道后便忍饥挨饿也会将吃的分给他。教书后,罗云贤将同样的爱心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有的学生家里困难没有钱交书学费、没钱买笔墨纸张,他都会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帮他们垫付书学费,购买笔、本子给学生,让他们继续上学。
1973年,罗云贤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直至退休。
罗云贤感慨道,这些年,祖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对教育事业也更加重视。现在的孩子在学校有营养餐,注重的是营养和健康,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校舍宽敞,学习环境优美;教室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更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的教育彻底成了过去,现在的学生音体美劳等得到了全面发展。
罗云贤有两子一女,如今,三个子女都在机关单位工作。他每天跟老伙伴打打门球,还时不时到邻县、邻省参加老年门球比赛,退休将近20年的罗云贤惬意地享受着丰富多彩、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罗云贤说:“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这个生活要吃什么买什么;以前去木杆读书,那时候要走两天,第一天走到高桥,第二天走到木杆,现在就是去北京,只要坐上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住的房子,以前我们住的是茅草屋,现在都是平房、砖房,生活上是无比的美好。我个人的幸福可以说跟祖国一样,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