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跟做鞋挺像的
契合度高,鞋子自然舒服
2025春节特别策划《我和我这一年》
2024年最火的鞋是什么?勃肯鞋必须榜上有名。
这个原本小众的海外鞋履品牌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现象级的品类,是名副其实的“鞋圈顶流”。
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这个年产鞋近9亿双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可能有2/3的鞋厂在过去一年里不停地向全国输送着各式各样的勃肯鞋“平替”。
“但一开始我没做,99块钱的惠东勃肯鞋会拉低我的品牌调性。”
2023年上半年,惠东就隐隐有了“勃肯热”,彼时“老喵女鞋”创始人傅秋面对这个价位根本提不起兴趣。
但在2024年,他也加入了这股热潮,一年卖出了30000双勃肯鞋。不仅如此,在来到这座南部鞋业重镇的第四年,他从一个卖了近10年鞋的电商人,变成了一家鞋厂的“0经验”老板。
以下是傅秋的自述:
岂止是2024年,这可能是最近十年最火的鞋
过去一年,惠东大小鞋厂生产的勃肯鞋恐怕接近千万双,一大半鞋厂的老板都在勃肯鞋上赚到了钱。
年初刚“入行”开了一家鞋厂的我,也赶上了冬季那趟车,卖出了大概30000双加绒勃肯鞋。
图/梁婷婷
虽然好多人说这叫“丑鞋”,但对我们做鞋生意的人来说,鞋没有美丑之分,市场喜欢什么样的鞋,我们就卖什么样的鞋。
在惠东,任何款式的鞋你都能找到,勃肯鞋曾经也只是平平无奇的一种,但一年多前,事情突然起了变化。
我的朋友老陈对此很有发言权。他是惠东“土著”,搞了十几年鞋厂,什么鞋都做过,眼光也挺毒的。
2023年夏天,老陈的一个客户一个月卖出了10万双勃肯鞋。“这鞋子不简单。”他凭直觉开始转做勃肯鞋,现在他只生产勃肯鞋。
去年一年,老陈的鞋厂至少做出了50万双单款勃肯鞋。连我也已经在考虑,今年是时候跟老陈合作,多做一些勃肯鞋了。
老陈的工厂,几乎只生产经典款式的勃肯鞋。图/梁婷婷
就我的经验来看,一双新款式的惠东鞋,从设计、打版到生产出现货,最快可能只需要7天。
木屑底配一块牛反绒的勃肯鞋半拖,比做高跟鞋简单多了,在惠东鞋厂里复制起来很容易,现在光是我所在的大岭街道就有上千家小工厂在做勃肯鞋。
惠东县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做鞋,四十多年下来,除了做鞋的大小工厂外,原料、模具、包装等鞋材供应商也应有尽有。勃肯鞋的订单多,连带着皮料店生意也特别好。一个皮料店老板说,勃肯鞋是他见过的最近十年来最火的一款鞋子。
有鞋材有鞋厂,再加上我这样在本地做电商销售的人也很多,早早在勃肯鞋上下功夫的惠东确实是有先发优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广东人是最爱穿拖鞋的,还是人字拖。木屑底配牛反绒的勃肯鞋火了之后,穿这样的拖鞋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嘴上说着“丑”,心里却很“松弛”。
关键是,惠东产的勃肯鞋性价比很高,多数用的是舒适度比较高的真皮,价格却打到了两位数。我感觉同等品质下,全国应该没有别的地方能把勃肯鞋平替做得更好更便宜了。
像我现在做的就是冬天穿的加绒款,还会在鞋面上有一些设计的改良,价格能卖上三位数。就连我的工厂里,也经常有工人穿着我们自产的勃肯鞋来上班。
过去这一年,对我来说,勃肯鞋可能占总销量的比例并不高,但对惠东的不少鞋厂同行来说,勃肯鞋几乎是有“救命之恩”了。
这几年惠东鞋业其实震荡挺大的,最明显的就是之前外贸订单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原先以外贸为主的公司也都转做内销了,竞争很激烈。但有了勃肯鞋,很多可能随时死掉的小厂突然就有了单子,原本只是维持生计的老板可能就此发了财。
两位数的鞋,我是不做的
在2024年之前,很多鞋厂老板是不把我当同行看的。我更像是他们的客户——一个来惠东做了几年鞋生意的人,一个搞电商销售的人。
但去年,我开了一家自己的鞋厂。就规模来说,现在我的鞋厂应该已经能排进大岭几百家鞋厂里的前十名了。
早在自己建厂前我就一直坚持着,既然要做老喵女鞋,我就不是什么鞋都做、什么价都卖。我想做的就是售价140块钱左右,品质感更好的鞋。
傅秋在工厂仓库。图/受访者提供
所以我在2023年已经感受到勃肯鞋热度的时候,坚持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旁观者。说白了,就是不想做。
惠东鞋的成本挺透明的,售价自然也差不多。当时大家的勃肯鞋普遍在电商平台上就卖99块,到去年规模效应起来之后,成本又被压低,价格直接打到了79块。
太便宜了,达不到我心目中对老喵女鞋价格段的要求,加价硬卖更是不可能,不厚道的生意做不长久。
直到2023年底,勃肯热也完全没有退去的意思,鞋厂纷纷转做加绒版本。
成本上去了,价格自然也就来到了我的心理价位上,我毫不犹豫地给合作的工厂下了加绒款勃肯鞋订单。
这一波勃肯热也促使我开始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做电商销售,实现销量翻番可能就是多搞点爆款,再增加曝光,不过是我动动鼠标的事情,最多再招两三个人负责客服和发货。但如果我的规模越做越大,工厂的产能不再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呢?要想让一家一个月做两万双鞋子的工厂下个月就做到四万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0年刚来惠东创业,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找到一家固定合作的工厂,直到现在这家工厂还是每月固定给我供一万多双的货。能合作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工厂老板跟我聊得来,做鞋用料实在,也能接受我收货时每一双都要验货的全检要求。
但四年了,我还没找到下一个能够满足我要求的工厂。
到现在还有一家鞋厂欠着我400双鞋,就是因为他不愿意给我返修这批有设计问题的鞋,我也坚决不妥协。
反正再也不合作了,这400双鞋就当打水漂了。
人呢,不进则退,我在去年年初就拍板了: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搞一家工厂?
说干就干,前期买设备、找厂房、搞装修,花了将近50万。紧接着的磨合期,新来的工人需要时间适应流水线工作,出品非常不稳定,导致有两款鞋退货率超高,光这部分就亏了十几万。
加上高薪聘来的厂长又经常把我当外行,招人、谈工价、进原料都不会“斤斤计较”,完全不把我的钱当钱。半年时间我就换掉了两任厂长。
不管做什么生意,人都是很重要的。2024年,我自己开始做鞋以后,就感觉做人跟做鞋可能也挺像的,面部、底部,得互相配合和照顾,鞋子才能穿得舒服,能一起工作的人,价值观方面肯定还是挺一致的。
而且一旦做不好,亏钱是很快的。丢了朋友是一码事,消费者真的就是会用退货来打你的脸。现在运费险都是送的,消费者凭什么一次买好几双鞋,最后就决定留下我的鞋子?
所以至今我也一点都不后悔当初没有早点挤上勃肯鞋这趟快车,我得等,等到市场想要的东西和我能给的东西相匹配的时候再出发,甚至我要做得更好。
傅秋工厂的工人在赶制春节前最后一批加绒勃肯鞋。图/梁婷婷
等待是值得的。现在老喵女鞋在天猫已经做到了女鞋店铺前40名,去年刚入驻拼多多,势头更猛,已经冲进了前10,基本上每天发出去七八百双鞋。
勃肯鞋再火,也不过是我的“之一”
早年我做电商运营时,还是挺强硬的,该参加的活动、该上的品,所有人必须加班加点做到位。
去年工厂刚搞起来时,我也当众发过好几次脾气。
比如有工人胶水怎么都调不好、粘不牢,鞋子到打包员手里,用力一撕都能把底扯下来,这种情况我是真的一点都不能忍,就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你干不好就滚。
慢慢地工厂走上了正轨,我的脾气好像也磨没了。制造业可能就是这样,就是需要时间沉下来,赚的就是辛苦钱。
基本全年无休的我,上个月第一次休了10天假,陪太太去新疆自驾游,那里真的太美了,美到想立刻计划下一次再去。
但我回来就听厂里的人抱怨,觉得我不该离开这么久,我挺想反驳的,但我忍住了。
唯一可能还剩了一点倔劲儿,做不好的鞋我坚决不要,之前没要回来的那400双鞋就是我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毕业后我从鞋类电商客服干起,慢慢做到公司负责电商运营的一把手,二十多岁就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个年薪百万。
我特别感谢我的前东家。前东家老板从大学开始在淘宝创业卖鞋,现在品牌已经做到年营收好几亿,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又有新的线下店开业,现在已经开到了北京。
我从他那儿开始真正意识到坚持做好品质和品牌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我刚要决定创业,几乎就想好了老喵女鞋这个品牌大致的未来。最远的目标,大概就是未来的某一天,前东家老板也能在朋友圈刷到我开了老喵的线下店。
我甚至想着,要把自己的电商运营和销售经验融合到生产端来,要在制鞋小作坊遍地的惠东,把自己的鞋厂做成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标杆意义的企业。我和太太最近正在备孕,说不定我们的孩子以后就是“厂二代”了。
这大概就是我在做成品牌之外给自己画的又一个“饼”了。
近一点的目标,就是2025年卖什么鞋。虽然去年我分到的羹少到不值一提,但勃肯鞋这样爆火的产品,真的挺难得的。我跟同行朋友们都觉得,这鞋再火一个三五年肯定没问题。明年我计划也跟老陈合作一些春秋单款勃肯鞋,甚至是勃肯凉鞋,把性价比做足。
现在我就盼着早点过完年,等工人们返工,我要大干一场。
作者:梁婷婷
运营编辑: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