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谷歌与苹果达成AI合作 微软与OpenAI的联盟会不会地位难保?
科技
科技
2024-04-01 17:04
上海
因为在AI上掌握先发优势,微软老树开新花,成为科技界当红明星。它的市值已经达到3.2万亿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微软之所以如此耀眼,主要还是归功于OpenAI。目前OpenAI开发的GPT大语言模型已经是微软Copilot的基础。最近微软正在以光速扩大AI优势,他聘请最棒的AI人才,快速推出新版Copilot,努力将AI变成金钱。微软在AI领域的地位似乎无人可以撼动,但科技界瞬息万变,没有什么不可能。谷歌与苹果正在谈判,试图将谷歌生成式AI工具Gemini植入iPhone,如果交易真的达成,微软的地位可能会被动摇。彭博社称,年底苹果将把谷歌Gemini工具放进iPhone,“爆炸性的协议将会动摇整个AI产业。”Gemini实际上已经植入Android手机。如果苹果谷歌达成交易,意味着谷歌将会统治移动设备AI。《纽约时报》认为:“一夜之间,谷歌拥有的AI消费者将超过最大对手OpenAI,正是它开发了ChatGPT。”谷歌与苹果已经合作多年,新交易将会扩大合作范围。谷歌每年向苹果支付180亿美元,作为后者将谷歌搜索作为苹果设备默认搜索引擎的代价。有了庞大用户群,谷歌Gemini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化。生成式AI工具好不好,主要取决于训练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如果每天有几十亿人使用Gemini,进化速度就有可能会超过ChatGPT和Copilot。Wedbush Securities认为,谷歌与苹果达成AI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一方面,谷歌产品可以融入苹果生态系统,获得庞大用户群;另一方面,苹果可以获得技术,打好基础,增强iOS AI功能。双方联手,Gemini将会对接约20亿苹果设备,微软将会遭遇挑战。没有什么垄断是永远的。几十年前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接近垄断,后来它又推出移动操作系统Pocket PC 2000,比iPhone早了7年。比较戏剧的是iOS明显比微软移动操作系统更好,Android也比它好,结果微软OS优势被瞬间一扫而空。当然,即使谷歌真的和苹果达成交易,微软仍有可能保持垄断地位。OpenAI正在快速推出新版GPT。GPT 4是2023年发布的,看起来更好的GPT 5将会在今年夏天推出,也就是说到时ChatGPT和Copilot将会变得更强大。有人认为Copilot是“iPhone时刻”,它意味着AI的转折突破点。随着生成式AI和Copilot的普及,微软将会收获更多Azure订单。在未来3年内,预计微软70%的客户将会使用AI功能。2025年财年将是微软AI业务的转折点,最终Copilot将为微软增加250-300亿美元的营收。不只如此,微软还会把AI植入Azure平台,增加营收。2014年谷歌收购DeepMind,最终它变成了Gemini。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出售DeepMind之后又创建了AI公司Inflection AI,微软已经拿下Suleyman,还将Inflection AI的所有员工收入囊中,包括首席科学家Karén Simonyan,可以说微软已经拥有超一流的AI团队。为了保持AI业务的健康成长,微软极力追求AI货币化。Copilot已经嵌入微软的整个产品线,它向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但是要收取费用,这样能增加营收。虽然媒体报道说谷歌将与苹果达成AI协议,但消息并不确定。即使双方达成协议,也不知道如何执行,更不知道效果如何。苹果也有可能抛弃谷歌,选择与OpenAI合作,所以AI大战最终谁是赢家还不能确定。决定AI命运的不只有企业,还有美国政府的监管。谷歌和苹果已经成为反垄断目标,它们即使想达成AI合作,也可能被监管部门阻止。微软也有自己的反垄断问题要解决。FTC已经在调查微软,因为它与OpenAI的关系可能违反垄断法。如果没有了OpenAI,微软的AI优势会被大大削弱。最大的风险还是产品本身。虽然Copilot拥有OpenAI基因,但许多微软客户抱怨称Copilot没有ChatGPT那么出色。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微软员工称:“每次客户开始使用Copilot时就会将它与ChatGPT比较,他们会说:‘你们用的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技术?’”去年11月,微软开放365 Copilot,企业可以采购。企业会用365 Copilot助手总结会议记录,从邮件中抽取摘要。一些客户表达不满,但微软认为并非365 Copilot不够好,而是客户技巧不足。拥有OpenAI固然可以帮到微软,但过度依赖OpenAI也是一大弱点。微软之所以收购Inflection AI,实际上也是想降低对OpenAI的依赖,扩充产品线。去年Sam Altman离职事件影响了微软与OpenAI的关系,据说当时微软CEO Satya Nadella十分愤怒。同样是去年,Satya Nadella暗示生成式AI的成功可能会是提高Edge浏览器普及率的关键,但这种设想至今没有兑现。Edge的成功其实也是Bing的成功,微软肯定希望AI能提高必应在搜索市场的占有率。微软之所以聘请Suleyman,收购Inflection AI,最大的目标还是扩充产品线,稳固产品线。微软虽然保持领先,但它同时也很恐惧,生怕被反超。Bing Chat并没有造成多少波澜,Copilot生成式AI工具也没有带来惊艳的创新,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这些都是微软需要解决和面对的。从表面看,估值800亿美元的OpenAI让微软成为AI领导者,但是AI服务到底能为微软带来多少价值并没有结论,毕竟AI还是新生技术,前途并不明确。微软内部已经砍了许多AI项目,一些团队被洗牌,有人甚至认为与OpenAI合作消耗太多资源,员工们抱怨连连。OpenAI内部压力也在加大,投资者希望 OpenAI产品变成真正的业务,不能只是研发项目。一位微软高管称:“现在OpenAI的赢并不是微软的输,双方还在共赢,但未来可能不会那么和谐。”客户信任的依然是微软,不是OpenAI,他们依赖的是微软生态系统,所以微软还需时间改善AI产品。当微软AI服务推出时并没有ChatGPT那么震撼,面向消费者的聊天机器人的确新颖时髦,但它并不能生产多少金钱,本质还是要用AI改进运营、销售及其它业务流程。微软大搞“数字革命”,希望客户接受AI产品服务,愿意付费。企业还处在尝鲜阶段,不太在乎价格,但总有一天会计算成本和回报。目前Copilot以增值服务的形式提供,每用户每月收费30美美元,谷歌AI工具的收费与微软差不多。现在客户并不确定每月收30美元是否太贵,微软则认为只需要向用户证明工具的价值即可,眼下的目标是增加价值,不是降低价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微软高管称,Copilot企业应用现在还是不够实用,它们能做的事受到限制,虽然有用,但并没有捅破天。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客户用AI工具处理会议记录和冗长邮件时的确能节省时间。微软当然希望生成式AI能够变得更好、更快、更便宜,但要让AI模型更精准还面临根本的技术挑战,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如果想降低成本,微软必须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去年微软预计花费45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为了降低费用,微软正在开发自有AI芯片,但微软内部有人认为这样简直是浪费资源。(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