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发展历程
1973年5月,来自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正式组成了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977年5月,SWIFT系统Ⅰ正式投入运行,同年9月,网络的正式用户增至450家银行。
1982年开始设计SWIFT系统Ⅱ,1990年SWIFT系统Ⅰ和Ⅱ同时运行。
2012年,由于伊朗核问题,欧美对伊朗实施制裁,SWIFT被迫停止向伊朗金融机构提供服务,2016年随着伊朗核协议的达成恢复服务。
2017年,美国对朝鲜实施制裁,朝鲜金融机构被剔除出SWIFT系统。
2018年,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伊朗金融机构再度被剔除出SWIFT系统。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金融机构被剔除出SWIFT系统。
系统结构
SWIFT系统的基础是设在世界各地的银行计算中心,各中心通过租用国家或商业的高速通信线路互连在一起,同时各个银行中心又被连接到会员集中区的区域处理中心。通过银行内部的计算机终端作接口连接到SWIFT网上。该系统可以与各种大型、小型、微型计算机连接,并提供了SWIFT软件和为不同厂家计算机配套的接口设备以达到兼容。
主要功能
金融数据传输服务:为会员单位提供快速、准确的金融信息传输,包括交易指令、账户信息、市场数据等,确保银行间的信息沟通顺畅。
增值处理服务:对传输的金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对交易信息的核对、验证等,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接口软件支持服务:提供与银行内部系统的接口软件,方便银行将SWIFT系统与自身的业务系统集成,实现自动化的业务处理。
服务范围
客户汇款、银行间调拨资金、存放款业务、外汇买卖、信用证、托收、旅行支票、单据确认、一般通讯、特别通讯等十类。
特点优势
- 标准化与高效性: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格式,易于被银行掌握,能在全球范围内运行,并提供24小时全天服务,大大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例如,一笔跨境汇款通过SWIFT系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和资金清算。
- 安全性与保密性:在物理上、技术上和程序上都提供了保密性、安全性措施,以保障通信过程网络安全,避免外来干扰及各种欺骗性交易进入系统。
- 广泛的连接性:SWIFT报文传送平台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万家金融机构,几乎涵盖了全球主要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方便银行与世界各地的机构进行业务往来。
管理机构
SWIFT是一个私营股份公司,股本属各会员银行,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SWIFT完全由参加银行按会员资格选举董事会,该董事会负责制定一般政策,占系统总交易量1.5%以上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才有资格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每年集会几次来提出有关预算上和政策上的有关事宜,每个国家所有加入SWIFT的银行及海外办事处也会定期交流。
影响力与重要性
SWIFT系统是国际结算的重要基础设施,被视为国际金融交易的“脊梁”。全球绝大多数的跨境支付和金融交易都依赖该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资金清算,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由于其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核心地位,也容易成为西方国家实施金融制裁的工具。
SHI CHAO YUN 2024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