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8日,《广西日报》刊发文章《银海团结花 为何这般美》,对银海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良好社会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五个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进行了专题报道。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银海团结花 为何这般美
侨港镇举办的疍家婚礼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鸿图/摄
①银海区举办品尝特色美食活动。(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②广西三月三期间,东山村民俗活动吸引周边村民参与。吴杰/摄
③贵兴社区的广场上,各民族群众翩翩起舞。(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扫码看视频
北海市银海区,因“天下第一滩”银滩以及拥抱浩瀚的北部湾而得名。坐拥众多知名景区景点,还有全国唯一的安置越南归难侨建制镇侨港镇。每一年,银海区都吸引众多天南地北的来客前来旅游、创业、工作、生活。
在银海区31万多居民中,分布着46个民族,构成了银海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底色。
流动人口多,文化多元汇聚,如何根据这一特点,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这是银海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不断探索的方向,也是记者此次调研的主题。
走进银海区银滩镇白虎头社区疍家小镇的小涵民宿客厅,只见落地大玻璃窗,粉红火烈鸟的墙绘,一张大茶桌旁,几位旅客正围坐聊天。
“阿姨,您贵姓,从哪来,是来旅游吗?”
“我姓张,从甘肃兰州过来,昨天刚到,打算在这里住半年,过冬。”
坐在记者旁边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她75岁,今年是第二年和老伴一起到疍家小镇旅居。
像张阿姨这样的旅居者,被称为“候鸟”。银海区是北海市外来人口的重要聚居地,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半。包括“候鸟”在内的“新北海人”,来自全国各地,民族不同,习俗不一,如何为他们流动融居创造良好条件?
“我们贯彻‘来到北海就是北海人’的理念,完善各项设施,创新机制、做好服务,让各族群众在银海区生活有归属感。”银海区民族宗教侨务局负责人说。
白虎头社区聚焦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不断完善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疍家小镇有党群服务中心、初心广场、智慧书房等功能阵地,小镇周边还有1所养老院、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所重点医疗机构。
“我们充分考虑‘候鸟’们的衣食住行,让他们住得下、住得好、还想住。”白虎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其雄说。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一方面。要让“新北海人”融得入,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服务制度。
银海区推进社区治理向游客、旅居者和居民等多元主体治理转变,以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政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络服务站”“候鸟驿站”“旅居者联合会”等载体,聚焦外来人员的就医、就学、就业、安居等切身利益问题,提供常态化服务,让外来群众有困难找得到人、解得了忧。
来自湖北宜昌的张万星是一名“新北海人”,自2017年退休后就在疍家小镇定居。谈起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件事他至今记忆犹新。
2022年底,他感染了新冠病毒,病得难受,只能卧床休息。“当时亲友都不在身边,我一个老人,怎么办?”
他拨通了陈其雄的电话,陈其雄立刻安排社区卫生院的医生上门探望和诊治。在张万星生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关心他,直到他痊愈。
“这里环境好,人也好,我住了7年,还准备住下去。”回忆往事,张万星感动地说。
心安之处是家乡。近年来,疍家小镇每年吸引2万多“候鸟”到访,小镇民宿也发展到296家。
获得感——团结一心谋发展
落日的余晖还挂在天边,街市的灯陆陆续续点亮。海边游玩归来的人们,三三两两出现在街头,喝糖水,吃海鲜,品尝东南亚特色风味小吃……当天既不是节假日,也不是周末,但侨港镇的风情小街依然人气十足。
40多年前,越南归难侨回到侨港,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如今,侨港已经成为一座繁荣的渔旅强镇,归侨群众年人均纯收入3.5万元,成为北海市人均收入最高的乡镇。
发展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最有力的抓手。生活蒸蒸日上,让归侨群众对家乡、对祖国的向心力不断增强。在侨港,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祖国我爱你”的标语随处可见。当地还开展“民族团结宣讲进渔船”等活动,每年均有数十艘侨港渔船前往南海,参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要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团结奋斗。各族群众心手相牵,才能过上好日子。
福成镇宁海村委平新八一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库移民村,村民来自博白、合浦两县。以前村里没有什么产业,生活水平不高,村民也不时因为利益问题产生矛盾。
2003年,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在北海率先尝试大棚种植果蔬。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村民尝到了甜头,大家不再闹矛盾,而是你帮我、我教你,拧成一股绳奔富路。
徐锡娟是平新八一村里的种瓜能手,也是小有名气的“网红”。她将记录日常给甜瓜吊蔓的短视频分享到抖音账号上,线上线下引来许多农户请教。对于这些请教,徐锡娟不仅热心回复,还和几个姐妹组建了小分队,为村民提供吊瓜蔓服务。
如今,平新八一村成为北海“大棚第一村”,徐锡娟的短视频内容也拓展到帮助村民推销甜瓜等农产品。“我想把我们的村子和村里的果蔬推向更远的地方。”她说。
安居乐业,是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银海区围绕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因地制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渔业、文旅、特色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银海区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成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银滩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入选国家级魅力海湾优先案例。
2023年银海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6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北海排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2.33万元,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幸福感——守望相助一家亲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社区邻里关系,既是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
银海区把民族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基层治理一体统筹,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推动各族群众从空间上共居到感情上交融。
“说到融合,我家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例子。”银滩镇贵兴社区党委副书记黎小英笑言。
贵兴社区有居民1.5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约1万人,包含1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融合社区。黎小英是壮族,来自南宁,爱人是朝鲜族,来自东北,两人因为爱情双向奔赴,在北海定居。
“我们家的餐桌,既有南方的米粉,也有东北的酱汤。生活习惯上,也经历了磨合的过程。爱人过去有些大男子主义,不爱做家务,现在家里的门窗都是他擦的。”说起现在的生活,黎小英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小家庭需要彼此磨合,社区“大家庭”也一样需要互相尊重。“除了做好服务,我们还积极引导党员和各族群众代表参与社区事务,激发社区群众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黎小英介绍。
在贵兴社区,群众有困难、有意见,可以通过社区民情座谈会、“解忧超市”等提建议、提心愿,想参加活动,有“红石榴工作室”组织联谊会、舞蹈队。
“社区居民缺乏健身、娱乐的场地,能否把居委会旁边的空地改造成供居民活动的空间?”2021年,新疆籍党员张仕浩通过社区“解忧超市”提出了一个“微心愿”。
张仕浩是社区舞蹈团的团长,他积极组织文艺活动,教大家跳新疆舞,来的人多了,场地不够,于是就有了上述提议。
这一意见很快得到社区的采纳。不久,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地被改造成了一个文化广场,设置了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广场建好后,社区舞蹈队把这里定为固定的活动场地。每天早上,广场的大榕树下都会响起欢快的鼓声,许多居民到这里来学跳舞,娱乐了身心,增进了感情。
不同民族、不同地方、不同习惯的人同处一个空间,难免有磕磕绊绊。在完善社区治理中,银海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推广“凉茶调解法”、“党建+诉源治理”等矛盾化解手段,构建多元解纷队伍,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和睦相处,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认同感——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在银海区采访,记者听到了三首歌。
“侨港四季好风光,各行各业生意旺。海风清凉沙滩靓,满街美食任你尝。”这是侨港镇84岁的归侨郭亚十用北海本地话演唱的疍家咸水歌。
“如今的东山村,瓦房变楼房,广场映绿树,漂亮又整洁。”这是平阳镇东山村村民演唱的壮话山歌《东山新唱》。
“我的家乡连着南海,北部湾的波涛向珠城涌来。天下第一滩名扬四面八方,红树林把北海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的蒙古族旅居老人何峰作词的《北海之歌》。
大山大海,北方南方,不同的歌声在同一片土地唱响,正是不同文化在银海区交融交织、美美与共的写照。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如何发挥好银海区的多元文化特色,打造各族群众共享共乐的精神家园,为地方发展凝聚人心力量?
五色饭、彩蛋、长桌宴……在平阳镇东山村村史馆参观,图片上多姿多彩的活动让人直观感受到每年广西三月三村里的热闹。
东山村是北海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安置着来自大化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237户840名壮、瑶族群众。2003年设村以来,东山村人口增至1096人,有壮、汉、瑶、土家、侗族等不同民族,生活日益红火,演绎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佳话。
地方党委政府不仅帮助东山村发展产业,还支持他们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舞台、村史馆,组织了山歌队,用山歌唱响海边新生活。
“每年三月三,十里八乡的群众、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来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大家唱山歌、捶糍粑、跳竹竿舞,其乐融融。”村党总支书记唐冠敏自豪地介绍。
银海区构建保护传承机制,打造各类同心文化载体,使文化成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
侨港镇充分挖掘侨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等资源,建设了华侨历史展览馆、渔耕文化馆、港港文化创意中心等文化空间。同时依托各类传统节庆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咸水歌、疍家婚礼、扒龙舟、开海仪式等民俗成为文旅活动的亮点,推动小镇经济转型升级。
天南地北的“新北海人”带来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银海区在疍家小镇、贵兴社区等外来人口聚集区组建文化艺术队,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家你教我唱京剧、我跟你跳新疆舞,交流互鉴、共学共乐,许多“新北海人”成为当地民族团结的代言人,“候鸟经济”也发展为银海区的特色经济。
近年来,银海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十进”活动,在学校、社区分别打造了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同心文化载体”,进一步系牢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目前辖区有2个单位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单位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个单位获北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单位。
“当前,银海区正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一镇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一学校一亮点的工作思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银海样本。”银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陈国俊表示。
来 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 辑|吴文敏
编制单位|中共银海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