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征战“18强赛”这出大戏,越来越有意思了。
9月,国足在客场以0-7输给日本,回到主场以1-2遭10人沙特绝杀。全网一片绝望之声,盼望已久的18强赛刚一开打,仿佛就已迎来大结局。
10月,国足在客场以1-3不敌澳大利亚,回到主场以2-1击败印尼。首胜终于到来,但已经没多少人敢对美加墨抱有幻想。
11月第一战,国足以1-0从巴林客场带回3分,从而取得两连胜。再一看积分榜,我们竟然和澳大利亚、沙特同积6分。
挤进小组前四,似乎并不是很难?甚至冲一下小组前二,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象一下,如果让一位对亚洲足球并不了解的欧美球迷看到这一组的积分榜和赛程,他会对中国队产生怎样的印象?
10轮比赛踢完一半,这支球队和澳大利亚、沙特积分相同,有机会竞争小组第二。
5场比赛2胜3负,没有平局。进球数第二,失球数最多。这应该是一支打法激进、充满激情的球队。
连输3场之后还能连赢两场,这支球队的调整能力和精神气质应该都不错。
以上几点脑补,结论都是随便说的,但作为前提的数据却都是真实的。
上届世预赛“18强赛”,国足10轮比赛一共才拿了6分,也就是说国足这次只用了一半赛程,就已经追平上届12强赛的成绩。
上届12强赛积分榜:
按理说18强赛的难度肯定低于12强赛,但国足在这届18强赛的分组和上届12强赛极为相似,所以把这两次成绩放在一起对比,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一个不可思议的表象背后,一定有些不寻常的原因。国足这组积分榜的“神奇”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日本队一骑绝尘,是造成其余几队一团混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印尼和巴林这两个“积分的搬运工”身上。
按照赛前分析,日本、澳大利亚和沙特是这组的强队,国足、巴林和印尼是这组的弱队。理论上,后面三队遇上前面三队,每拿1分都是赚的,反过来,前面三队在后面三队身上每丢1分,都算亏了。
前面几轮比赛,巴林胜澳大利亚、平沙特,印尼平沙特和澳大利亚,印尼和巴林碰一起踢成平局。
换种说法,巴林让澳大利亚少拿3分,让沙特少拿2分,印尼让澳大利亚和沙特各少拿2分,印尼和巴林交锋又各自消耗掉2分。
等印尼和巴林把沙特与澳大利亚消耗完,两队之间再互相伤害过后,他们又先后为国足送上3分。
经过印尼和巴林的轮番折腾,我们就“神奇”的跃升至积分并列第二的位置。
讲这些并不是说国足排名上升全靠对手成全,而是在梳理完积分变化的来龙去脉后,可以让我们对本组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循环,我们肯定不能指望印尼和巴林继续“搬运积分”。国足若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还是要靠自己一场场拼下来。
如果你只是偶尔关注一下国足,看到他们在三连败过后取得两连胜,一下跃升至小组“并列第二”的位置,大概会觉得国足又行了?最近这两场是不是踢得挺漂亮?
但是假如你看了国足近期的比赛,就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国足从三连败到两连胜,并不是单纯的由弱变强或者由坏变好,而是终于在不断的恶战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佳战斗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难受地赢”。
“难受”并非贬义,“赢”也不是指每场都能获胜。“难受地赢”简单讲是指在比赛场面并不好看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最好的结果。
足球比赛的战术风格是百花齐放的,但现阶段的国足追求不了美丽和复杂,只能尽量把简单和实用做到极致。在18强赛的舞台上,国足没有能力让自己踢得舒服,所以只能想办法让对手踢得不舒服。
回顾国足已经踢完的5场比赛,面对日本纯粹被碾压,不需要解释;第二场打沙特还没缓过神来,也没找到正确的战斗模式。
一个月后面对澳大利亚,国足已经进入正常的比赛节奏,输球主要因为关键球员的能力确实不如对手。
再后来,面对实力相对较弱的印尼和巴林,我们都赢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国足获胜的这两场,在场面上也挺难看。对阵印尼,国足控球率24%,对阵巴林,国足控球率29%。
多数情况下,控球率低确实代表着技不如人。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控球率低也可能是一种主动选择。
日本、沙特、澳大利亚面对国足的时候,球员实力更强,获胜经验也多,而且也习惯了压着国足打,国足输球不算意外。
印尼和巴林前几轮踢得不错,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可以安心打强队的反击,运气好一点就收获平局甚至小胜。但他们遇上国足的时候,自己变成积分更多、姿态更高的一方,国足倒是可以放下一切采取“搅屎棍”踢法,赢了当然更好,平了也不算太遭,毕竟之前都输完3场了。
就这样,经过两场观赏性极差的鏖战,国足基本发挥出自身的正常水平,运气也稍稍偏向于我们这一边,两场连胜就来了。
接下来,国足如果能把“难受”踢法进行到底,不见得能继续赢,但至少可以走在最适合自身的道路上。
作为球迷的我们,如果继续支持国足并观看他们的比赛,也应该对他们的“难受”踢法做好心理准备。
现阶段的国足若想取得不错的结果,让双方都踢得难受+乱战中抓机会,就是最佳的作战模式。
上咪咕看体育
别忘记,点赞在看分享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