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出现“滨海元素”,让滨海新区各界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其中提到“综合保税区二期顺利封关”“建成投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等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为推动产业平台提级扩容、高标准打造“绍芯谷”和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等指明了方向。
“滨海元素”闪耀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说明滨海新区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成绩与突破,另一方面说明市里对滨海新区的重视与厚望。滨海新区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两会报告的“含滨量”可以看出。报告所提及的“滨海元素”,正是滨海新区所具备的优势,也是滨海新区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中的贡献值。
近年来,滨海新区各类产业齐头并进。通过招商引资、有机改造、产研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引进等多种手段,高新产业发展有力,平台孵化建设迅速,在跨境电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贸易、康养产业、现代金融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绍兴经济的一张金名片,成为杭州湾乃至长三角区域的一颗闪亮明珠。
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次提到滨海产业,既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滨海新区显然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2025年是绍兴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的重要一年,滨海新区要牢牢锁定这个目标,发挥优势产业的领头羊作用,发挥各类业态的集群作用,加快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加速“万亩千亿”产业增量提质,以“积跬步至千里”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不断提升市域协同发展水平,努力确保“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目标的顺利实现。(金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