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上海篇于10月12日20点准时在央视CCTV—1套播出。国家级非遗项目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从6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亮相央视总台,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小笼师傅们在包制过程中的匠心,让这一笼小笼,有了独特的上海风味!
在节目中,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建钢先让嘉宾按“轻轻提、慢慢移、开个窗、喝口汤、吃光光”的口诀品尝了新鲜出炉的南翔小笼包。皮薄、馅大、汁多、味鲜,一口小笼,令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演员韩雪连连称赞。
随后,传承人李建钢便讲解起“南翔小笼”鲜美汤汁背后的精髓:先是用新鲜的猪皮熬三个小时,然后加入鸡汤继续熬,熬成后成为皮冻,将皮冻打碎,放进猪肉内,加热后便能将汤汁“锁”进小笼包里。
南翔小笼包的“皮”,同其他包子的“皮”,做法不同,采用了油面工艺,这样便能让外皮牢牢锁住鲜美的汤汁。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海云介绍了小笼包制的过程:小笼包是重馅,馅要是皮的两倍,每一个小笼都执行18个褶子的包制标准,真正做到“皮薄不能破,馅多不能露”。
2014年,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翔小笼始创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外观小巧玲珑、形似宝塔,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南翔小笼历经岁月的沧桑,七代人的传承发展,南翔小笼馒头不仅成为了上海家喻户晓的名点,也成为了上海饮食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近日,南翔小笼制作技艺还入选了第47届里昂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11分钟上海欢迎短片,展现了其制作手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南翔小笼作为传统中式点心的代表之一,目前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传承人-陈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