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海拔约600米的闽清上莲乡“山野·秋思”民宿前眺望,一道又一道的山峦从眼前铺陈开来,初冬时节,南方依旧宛如秋色,风中带着微寒,望着这廖廊秋景,不禁让人联想宋代诗人尤袤的《驻目亭》:“攀梯上甓级,小憩得危亭。一览尽寥廓,四山耸寒青。”
从福州驱车1个小时近20分到了闽清的上莲乡。在乡镇中央的一处建筑前举目而望,“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转身而看,“心上莲”三个字镶在灰檐白墙建筑上。“这是我们的文旅品牌。”上莲乡有关人员介绍道。
上莲乡山水田园风光秀美。闽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宿”造乡村烟火气
上莲,乡名也。将心放在上莲前,既保留了乡名,其意又充满浪漫情调。莲,一语双关,表达着对所爱的人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连与莲又是谐音,有着联结之意。
在“山野·夏雪”民宿,站在观景台上,黛墨的山、青翠的竹,依着山的古民居,已经收获的略显空寂的土地,一条横亘于眼前的溪流淌着碧绿的秋水,不禁让人感慨:“好一幅乡野风光图。”
在这里,可看远山云雾,近处人家炊烟,还有鸥鹭翔飞,可听村中的鸡鸣狗吠,可听树上的鸟语欢声。远处,还可看见一栋灰色建筑“山野·春望”。
在炉下溪和芝溪交汇处,对面一处古民居是从老百姓的手中流转过来后改造成的餐厅,取名为“心上莲·米肆”,还停着几列餐饮车。
夏日里,游人们或是望着月儿,数着星星,或是点着篝火,载歌载舞,品尝当地的美食,糍粑、香糟鸭、烤肠、手抓饼、关东煮……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上莲乡政府所在地就居于四周皆山的盆地中,从镇子沿着山道上山,俯望村庄、田园、溪流尽收眼底。山上,白墙黑瓦的房屋仿佛嵌在云端。
“这原本是一所学校,后来,一位民营企业家将学校改造成民宿。”上莲乡有关人员介绍说。
走进院落内,学校的影子依稀可见。民营企业家不只是将它打造成民宿,还在山头上种上了果树。让人想起海拔1000多米的福安南岩村,云蒸雾腾的村景浮现眼帘;又让人想起政和县稠岭村,它享有“天村”美誉。
此处,迎晨阳,送晚霞,赏明月,数星星,观云雾,看云海,让人很是惬意。
俯视谷底,一片落尽树叶的李树出现眼前。据说,在三月花开时,会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色。
“创”造人才孵化地
不远处,方正端庄的青砖瓦房映入眼帘,目测约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
“这原本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后来,三乡合并后,这楼就闲置了。”上莲乡工作人员介绍,前些年该处被重新修缮为创客中心,吸引人才到上莲来创业。
创客中心内,办公区、住宿区分隔两边,还有图书室等公共空间。这些,全都是免费提供的。不止于此,到这里创业的年轻人,创业起步阶段,还免费提供伙食。
显然,这已经是一个孵化器的规模。来这里创业的人羽毛未丰,经过孵化,让他们羽毛丰满起来。
在“某年某月”的知青空间,陈列着许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物品,还有那个年代的照片馆、理发馆,老式的音响,墙上那些依旧保留下来的标语,仿佛让人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岁月。
“某年某月”门后,四棵大锥栗树郁郁葱葱。这是当年知青们种下的。据测算,已有近50年的时光,承载着当年的记忆。
当地的同志介绍,许多老人仰望参天大树感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民宿的经营者很有创意,为了保护好四棵大树,用砖砌起了四个树池,形如圆桌,唤之为树桌,游人们可以坐于树下品茗赏景,可以睹物思情。
打造乡村振兴模式
在山顶,眺望群山,参观“山野”系列民宿。在许多乡村民宿中,像这般规模的还不多见。
“我们把整个乡域作为一个开发整体,打造以‘心上莲’为品牌的农文旅项目,涵盖‘四个片区两条线路’18个村。”上莲乡党委书记说,整乡以政府决策、企业运作、村集体监督、村民参与的“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和收益共享机制,形成企业化运作、园区化示范、数字化运营、品牌化赋能、专业化服务的“五化同步”,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格局。
把一个乡村作为一个品牌、一个文旅项目来开发,上莲乡是个创新:
从资源融合上看
上莲乡以废弃的观景台、知青宿舍楼、而来的古民居为整合思路,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又通过土地流转,种油菜、水稻,建起了“五彩米农业产业园”,既发展农业,也推动了乡村旅游。还通过建设“礼乐广场”,实现农文旅的有机整合,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从专业化运作上看
上莲乡成立福建心上莲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采用国企和私企合作的方式,委派职业经理人、培养本地村民。不仅让村里的资产的保值升值,又能够让职业经理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自主经营。
从群众获得感上看
上莲乡的各村整合乡村振兴资金,流转和预流转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村民投资入股公司,参与监督,实现资金、资产、资源股份化,变村民为股民实现收益。乡里的土特产品,农民还可以使用“心上莲”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售卖给民宿餐饮,增加百姓收益。村民还能参与民宿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培育乡村能人。
上莲乡“整乡运营”的实践,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实现了农文旅之间的有机整合和一、二、三产融合转化,把握了政府、企业、村民三者的关系,让传统乡村开始向现代乡村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