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FENG
MOVIE
❤
…
☰
观FENG · 环保影片分享会
第一百一十五期
本期
推荐
《山·海·人》第五集
纪录片《山·海·人》共五集。
纪录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以“生态兴则文明兴”这一主旨,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从“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愿景,展示一方水土之上的生态人文和生态智慧,以小切口的人物故事表现河北低碳发展迈向绿色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大自然以雷为号角,唤醒了蛰伏已久的芸芸众生。自此,仓庚载鸣,大地解冻,百虫惊醒,燕啄新泥。东风拨开太行山沉寂一冬的土地,揭开了惊蛰的美丽诗篇。
第五集 绿色家园
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位于河北蔚县境内,是八百里太行山的主峰,也是河北最高峰。惊蛰之后,经过一个春季的萌发,小五台山的万物也苏醒了。
赵高鑫,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9年来一直进行动植物监测。
据他介绍,十几年前,在小五台山监测到褐马鸡,大概有2600多只。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目录中,属于易危等级,有“东方宝石”的美誉,仅分布于河北省小五台山和山西省北部的部分地区。
而且,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不允许游客或外人参观的,只为给这里的动植物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小五台山生态环境不断变好,在保护区内还发现了兰科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芍兰。
对赵高鑫他们来说,守护好这里的原始生境,便是守护住这群动植物和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近远,一船明月过沧州。”这是清代诗人孙谔在深秋时节观赏大运河沧州段盛景时留下的一段诗作。
大运河的兴起,造就了沧州的千年历史,在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上,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正是沧州。
中国大运河在2014年6月正式申遗成功,成为中国三大世界现行文化遗产,而且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地图上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中国大运河是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为浩大,并且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的大运河。
在运河畔的沧州博物馆内,陈列着一艘金代的早期沉船,在这艘沉船里出土的精美珍贵文物,证明了沧州依托运河漕运的发展,曾经的繁华与兴盛。
运河,跨越千年的活态文化遗产,今天能够让人再次为之惊叹,得益于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于新时代运河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黄帅,2018年研究生毕业来到雄安新区,成为新区的第一批建设者,主要从事林业相关的工作。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按照“先植绿 后建城”的理念,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靠“森林筑城”的愿景,正在逐步绘就而成。
尊重自然,尊重生命,遵循自然森林群落成长演替规律,是“千年秀林”造林绿化的标准。
雄安新区栽种的每一棵树木都会有自己的二维码,相当于树木的一个身份证,里面有出生信息、成长的过程等等,同时会在线上同步,生成一个数字森林,这是建设“千年秀林”时的一大特点。
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黄帅这样的建设者,让三公里进森林、一公里进林带、三百米进公园的愿景成为了现实。
随着一批高品质园林、高标准体育公园的相继建成,雄安百姓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当绿色铺陈开来,我们又变回了大地的孩子。从渤海之滨到太行之巅,从万里林场到百亩梯田,从悠久桑干河到华北之肾白洋淀,从古老运河的奔流不息到万里长城的雄壮之姿,这里的山、这里的海、这里的人与万千生灵,在这片美丽的家园必将以和合共生之姿,一起迈向绿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