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你我同行 | 一周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通报

政务   2025-02-05 11:33   云南  




一周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通报


1月27日—2月2日,威信县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起,类别为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3起,冒充好友类诈骗1起共损失5万元,现将案例通报如下:


案例一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1月27日,杨先生(33岁,云南省大理州人,卸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报警称:在网上贷款被诈骗20000元。经核实:杨先生收到一条贷款短信,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下载“有钱花”APP,申请了10000元的贷款,提现时显示失败。对方称杨先生填写银行账号时输入错误,导致资金被冻结,解冻要在“畅聊”APP上进行。随后杨先生根据对方发来链接下载“畅聊”APP,在该“畅聊”APP中对方称解冻要缴纳贷款的50%作为认证金,杨先生通过ATM机向对方账户汇款5000元后,再次提现失败。对方又称杨先生提现时金额填写错误需要二次解冻,杨先生通过ATM机再次向对方账户汇款15000元,汇款后仍然提现失败,对方称还需转账30000元,杨先生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20000元。

案例二

冒充好友类诈骗

1月29日,王女士(24岁,威信县庙沟镇人,未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在微信看到好友发布的了一条内容为“银行开业帮助充值可以返现三倍”的信息,王女士便在微信上联系其好友,其好友在微信上称是其舅舅开的银行,自己的银行卡限额了,让王女士帮助其充值。于是王女士根据其好友的微信信息,扫码进入一个微信群聊,在该群内发了26个200元的红包共计5200元,后又扫码进入另外一个微信群聊,在群聊中发了24个200元的红包共计4800元。随后王女士又根据对方要求将自己的微信账号和密码发给对方,对方登录上王女士的微信账号后,发布的了一条内容为“银行开业帮助充值可以返现三倍”的朋友圈,这时王女士收接到好友的电话,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10000元。

案例三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1月29日,刘女士(24岁,威信县扎西镇人,未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报警称:在网上贷款被诈骗15000元。经核实:刘女士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招联金融提醒您有一笔3万贷款额度待领取,逾期将失效”的短信。刘女士根据短信中的链接下载“招联金融”APP,申请3万元的贷款后,对方称输入银行账号时填写错误导致资金被冻结,解冻要下载“安云”APP。于是刘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下载“安云”APP联系,在该“安云”APP内,对方称解冻需要支付认证金15000元,于是刘女士按照要求转账15000元到对方账户,提现仍然失败。对方又称解冻需要支付认证金30000元,刘女士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15000元。

案例四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1月30日,王先生(47岁,威信县罗布镇人,卸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报警称:在网上贷款被诈骗5000元。经核实:王先生收到一条贷款短信,根据短信中的链接下载“度小满”APP,申请30000元的贷款,提现时对方称输入银行账号时填写错误导致资金被冻结,解冻要下载“安云”APP联系,在该“安云”APP内对方称需要转账15000元才能解冻贷款,王先生称自己没有那么多钱,这时对方称最少也要转账5000元。于是王先生扫描对方发送的微信二维码支付1400元,这时对方又让王先生进入一个微信群,在该微信群内王先生发送99个20元的红包和1个200元的红包,然后又通过支付宝向对方提供的支付宝账户转账1420元,对方称可以提现了,王先生按照再次在“度小满”APP上提现仍然失败,这时对方称是王先生操作超时导致贷款被二次冻结,需转账35000元解冻,王先生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5000元。


警方提醒
1.凡是在贷款过程中要求缴纳“认证金”“解冻金”“手续费”的都是诈骗,一律拒绝。
2.收到熟人涉及金钱、个人信息等敏感类的消息或者电话时,不要仅凭头像、昵称或者声音就轻易相信,务必通过其他渠道,如拨打对方常用的电话号码、向共同朋友询问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


来源:威信警方

责编:王   倩   兰   翔

初审:曾雪梅  方绍泽

二审:夏   沁  刘相云  马   远

终审:王定松

投稿邮箱:wxxwtyyx@163.com


微扎西
发布权威信息的官方平台,展示威信新形象。欢迎@微扎西,开启愉快网络之旅。(新浪、腾讯、人民微博已同步开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