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窄门,见微光: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一期微光读书分享会

文摘   2024-12-06 22:05   陕西  

124日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第十一期读书会在长安校区党建活动室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的分享书目为《现代性的后果》,文化安全方向博士研究生袁莎莎主持,2024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参与分享。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琦教授参加活动并作点评。

《现代性的后果》是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对现代性的发展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读书会上,陈琦首先宣布“微光读书会”正式启用,起名“微光”,有两层含义:一是取字于西北政法大学前副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奠基人之一何微先生之名;二则意在让同学们了解“走窄门,见微光”,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关注人类个体、关注底层大众,珍惜读书时间,用读书和学习对抗不确定性。

分享环节,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刘楠讲述了作者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新观点、新论断,立足历史视域解读了现代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宋卓凡分析了作者对现代性三大动力的判断,结合日常生活,她认为当下的人们习惯在网络抽象空间寻找共鸣,这并不利于个体的发展,建议要不断回归人类自身主体。

张娣认为社会信任的边际拓展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石,当大众对系统产生质疑,就需要尽快做出修复以维持系统稳定;冯馨仪围绕现代性的四大制度性维度展开论述,她认为吉登斯在现代性的问题上批判性地否定了以往学者的单一论断,并对作者的观点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展望后现代性? 

唐弋博阐述了社会信任与现代性的关系,认为信任与风险紧密相关,维护社会信任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王虹玉则站在历史视域回顾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社会学家的相关研究,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程等角度对现代性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王瑜针对现代性的风险性和不可控性,指出现代性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依赖和风险共享,新时代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实践,承担起推动社会变革的责任;王一栋围绕现代性所引发的个体化社会展开分析,认为茧房的强化、信息的过滤为普通人设置了一个个牢笼,只有更广泛的猎取知识,拓宽个体认知边界,才能突破陷阱,获得内心的繁花似锦、从容平和。

最后,陈琦老师在总结中指出:现代性在今天演化出了更多形态的社会问题,例如数字鸿沟带来的信任危机和社会风险、消费主义带来的主体性焦虑、深度学习催生的深度伪造、算法黑箱带来的新的断裂、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重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等问题同样值得深思。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现代性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意识形态危机与价值观危机。针对社会数字治理问题,陈琦认为生物学中的超循环理论值得借鉴:其中反应循环阶段、催化反应阶段、循环阶段,明晰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字社会治理路径,让同学们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青蒲工作室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文字 | 王一栋  图片 | 弋博

排版 | 张家瑞 王璐瑶(实习) 值班编辑 | 南景耀

责编 | 丁玥欢

校对 | 穆晗

主编 | 崔梁凡 石宇佳

审核 | 秦音

◎第2203期

西法大新闻之家
西法大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官方公众平台。带给你最新最及时的院校消息,给你最快最有效的反馈!与西法大新传的你一同相聚于此,伴你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