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预计2024年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据央视新闻1月3日报道,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节能降碳大力推进,预计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
◐工信部:拟要求2026年度、2027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48%和58%。工信部日前就《关于2026—202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2026年度、2027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48%和58%。
◐国家发改委:截至11月底西北五省风电太阳能装机同比增长37%。1月3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肖渭明表示,中西部地区能源安全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西气东输4条线综合协调供气的格局,年输送天然气的能力超过1000亿立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截至11月底,西北五省的风电太阳能装机达到2.8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37%。
◐国内规模最大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并网发电。据科技日报报道,1月2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日前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内首个集光伏发电、制氢加氢和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利用+滨海生态治理”项目投运。
◐我国最大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启动。据中新社报道,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1月3日在辽宁大连长兴岛正式启动,该基地规划总投资约550亿元的产业链,包括氢基能源生产、储运、加注、贸易及配套产业等环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氢基能源加注基地。
◐“海洋侦探”号正式交付。据央视新闻1月3日报道,从中国船舶集团获悉,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建造的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海洋侦探”号正式交付,这也是我国船企2025年交付的第一艘新造船。“海洋侦探”号是外高桥造船自主开发设计的最新一代成品油船,一次可运送11.4万吨成品油,安装了绿色环保型动力系统,综合水动力性能和能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满足国际最新排放要求。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三期项目并网。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月3日从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该公司负责建设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三期15万千瓦项目日前成功并网,标志着大庆基地总装机容量增加至50万千瓦,实证实验方案达到380种,服务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储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内蒙古启动首个储能类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据新华社1月4日报道,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内蒙古日前启动首个储能类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助力提升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灵活性和经济性。该项目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专项之一,总投资3.6亿元,执行期3年,主要攻克混合储能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混合储能与常规电源协同控制等技术难题,为支撑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提供解决方案。
◐日媒:日本政府拟支持日铁起诉美国政府。据新华社1月5日报道,日本共同社1月4日消息,就美国总统拜登阻止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事,日本政府计划支持日铁起诉美国政府。报道援引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话说:“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应该做出政治判断。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对此看法一致。”
◐黑海港口城市因海岸发现油污进入紧急状态。据央视新闻1月5日报道,由于发现此前在刻赤海峡遇险的俄罗斯油轮泄漏的油污,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端的黑海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1月4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向京津冀地区供气超400亿立方米。据新华社报道,从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获悉,截至1月3日,该站累计向京津冀地区外输天然气突破400亿立方米,为地区冬季供暖需求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据中新网报道,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月3日对外发布,作为我国东部第一大气区,大庆油田2024年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稳定增长,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