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总书记亲自推动治理的“水患之河”是如何蝶变的?

政务   2024-11-16 13:09   北京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在福建莆田

有一条水边栽满了荔枝树的溪流

叫作木兰溪

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

干流总长105公里

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

是莆田的母亲河

从之前的“谈溪色变”到如今的清波安澜

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

木兰溪综合治理工程


莆田木兰溪支流延寿溪中的荔枝林带 图片源自新华社


“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木兰溪
弯多且急,河道狭窄
天然落差784米
下游河道直线距离仅8.7公里
遇到天文大潮和强降雨
就会形成洪、涝、潮三碰头
洪水极易在两岸形成漫溢
形成严重的洪灾

在木兰溪距入海口25.8公里处
有一座200多米长的古堰
木兰陂
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也是中国东南滨海地区
拒咸蓄淡工程的典型代表



北宋年间
具有排、蓄、引、挡、灌等
综合水利功能的木兰陂建成后
削弱了河海交攻、洪水肆虐之灾
但并未完全消除木兰溪水患

资料显示
1952年至1990年间
木兰溪仍然平均每10年
发生一次大洪水
至于小水灾,几乎年年都有
给沿岸工农业生产
及群众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1999年10月

第14号超强台风正面袭击莆田

淹没农田45万亩

导致当地经济损失31亿元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

第一时间来到莆田

走村入户慰问受灾群众他

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自此

根治木兰溪水患提上日程


木兰溪治理之难

在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客观环境

针对木兰溪下游软基河道、弯多且急、

冲刷剧烈等自然条件

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窦国仁

找到了“软体排”技术

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模型

进行木兰溪张镇段试验

经历一次次设计、优化、论证

水利部门决定采用

“裁弯取直、新挖河道”的治理工程方案

  

木兰溪防洪一期工程技术设计论证会现场 图片源自人民日报


1999年
木兰溪下游防洪一期工程
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同年12月27日
木兰溪一期试验段工程建设开工
习近平和6000多名干部群众、驻军官兵
一起参加了义务劳动
木兰溪下游的综合治理工作从此全面展开

2003年
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
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
被裁直为8.64公里
堤坝也同步建设完成
2011年
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
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
木兰溪下游的防洪能力
从不足两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莆田市主城区“洪水不设防”的历史就此结束
下游20多万亩平原、70个行政村
和近百万人口从此不再受水患困扰


久久为功的全流域系统治理


木兰溪的综合治理没有停止
由于裁弯取直会影响原有生态系统
莆田市巧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
最大限度保留住原始河道水面
于是诞生了水域面积超700亩的
莆田市最大城市生态景观湖——玉湖
不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
提升了蓄洪能力
而且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


玉湖 图片源自新华社 


玉湖之变
折射出木兰溪治理
从干流走向全流域的全面升级

作为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水系
木兰溪的上游构筑了
保护、治理、修复等多道防线
下游连通河湖水系
保护生态湿地,建设城市绿心
“水患之河”变成了
“最美家乡河”

如今
木兰溪碧波流淌
见证着一座城市、一个流域
“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中国水事综合福建水利、福建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 孟京 罗景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孟京

校对 | 王子月

中国水事
中国水利报社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