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消息是山东、湖南、贵州、广西多个地方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趋势。
先说过去,再讲未来。
为什么会出这个政策?因为之前也有一个政策:
考公中对于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例如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中有明确说明:
2022年、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否能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身份报考?
答: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事业单位和央国企也是跟随这个政策在走,例如以下是一家国有银行的招聘应届生的要求:
(1)境内院校应届毕业生,应在 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毕业且为初次就业,并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相关资格证书,可开始全职工作。 (2)境外院校应届毕业生,应为 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毕业且为初次就业,并能够在 2024 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原件或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可开始全职工作。其中,如在 2024年7月31日之前仅取得毕业证,需在 2024年12月31日前获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
之前对于应届生的认定是有两年择业期的,但是还有个条件是:
两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就是没有就业的,从用人审核的角度就是你是否有正常缴纳社保。
为什么会出个“初次就业”这个政策呢?
其实也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
你都已经找到工作了,就别再来和还没有工作的同学抢饭碗了。
这个政策看着挺好的,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找到了工作,并不代表找到了好工作。
由于体制内的工作整体待遇是不错,也完全倾向于应届毕业生,应届生们就希望多次尝试,能够拿到更好或者最好的结果,比如今年考试不成功的,那就明年再来。国考不行的,就省考,省考不行就考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行就考国企,总有行的吧。
我觉得这个思路完全没有问题,我也支持:
如果成功率是一个确定值,那么为什么不做大分母呢?
而这些考试都要求你有应届生身份,而应届生的身份除了满足毕业时间之外,还有“在此之前未落实就业单位”。那么我为了搏一个确定的结果,用好我的应届生身份,我是不是不会轻易地去就业,轻易地缴社保呢?
我在2年的择业期内,我晨钟暮鼓挑灯夜战,我头悬梁锥刺股,不好嘛?
这在2020年之前,也没啥,毕竟大家可选择的机会和岗位很多。
只是最近的这个应届生和青年人的就业率吧,我就不说了。
此外,学校要就业率,毕业生说我先不就业,我还是应届生,我也不是不努力,我要继续考公、考编。
你看最近各个学校已经不提就业率了,提不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暂时不去就业,就是考公、考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包括还有目前社保压力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算了!应届毕业生积极就业,两年内大家都可以考公、考编,两年后择业期结束,应届生身份大家一起没有,公平!
目前这个口子刚开,但是能开多大,什么时候完全放开,我们还要再等等。
我把几个政策都研究了下,目前大部分的身份还是比较慎重的,山东、广西、湖南只是放了个“事业单位”的口子。
山东省是这么说的:
加快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进度。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加快招聘进度,按规定招聘程序尽快组织实施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体检、考察等工作,原则上在每年7月底之前完成招聘工作。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
广西讲的是“事业单位”。
湖南省讲的也是“事业单位”:
招聘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出现的空缺岗位,除有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或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要求外,应主要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发布招聘计划时,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即毕业证书落款年度3年内,含毕业当年度,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贵州和福建讲得比较彻底,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不受是否落实就业单位的限制:
报考我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年度(具体以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均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贵州)
为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文件明确报考福建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央企在闽机构的当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其应届生身份认定以本人毕业证书落款年度为准,即当年度应届生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均不影响其应届生身份认定;上年度毕业生具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可报考应届生岗位,鼓励应届生尽早尽快就业。央企在闽机构由其总部统一招考的,从其规定。
总体上来讲,我觉得对应届毕业生是有利的。只是对于贵州、福建这样的地区来说,2025届的应届毕业生要来自2024届、2023届毕业生的强力竞争,肯定求职的难度更大。
政策会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大家研究好政策,按照最利于自己的方向运筹吧。
应届生身份还在,只是没了“初次就业”的限制,大家少了羁绊,轻装上阵……
古德拉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