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当当读书汇book 、猫妙妙、票圈
图片 | 网络 侵删
第96届奥斯卡颁奖在好莱坞的杜比剧院全部颁出,电影《奥本海默》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赢家。诺兰执导的这部有关美国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传记片在获得13项提名的基础上,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配乐七座小金人。《奥本海默》的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位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诺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主题探讨和精湛的技术制作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高度的智慧性和哲理性,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和世界。在诺兰的执导下,《奥本海默》呈现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叙事节奏。他巧妙地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将人物的主观现实和量子物理学的抽象现实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此外,诺兰还通过精湛的剪辑手法和原创音乐,将电影的节奏和氛围掌控得恰到好处。一般来说,传记片都很枯燥乏味,票房不佳。诺兰惯用的平实叙事手法,对实景拍摄的执着,似乎会让这部电影更加令人昏昏欲睡。但诺兰的魅力就在于,他能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讲述最精彩的故事。一群单调的西装男,洛杉矶简单的实景地,伯克利、普林斯顿和洛斯阿拉莫斯的历史地点,胶片摄影。简单的元素用精心设计的非线性叙事,完美整合成一幅精美的织锦。豆瓣评分8.6,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全球票房已破7.85亿美元……豆瓣68万人评分8.8,可以说是23年最重要的剧情片了。不过,据现有的影评称,《奥本海默》比较晦涩难懂。电影的时长达到了3个小时,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再加上黑白和彩色场景的切换,让一些观众觉得难以观看下去。而它作为一部传记片,出场人物众多,台词密度高,给理解影片更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之父,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叙写他的作品数不胜数,为什么诺兰偏偏选了这一本作为他的电影灵感来源?
诺兰是这么说的:
“这里有大量的权威信息,每一块石头都被掀开了,没有一块石头没有被翻过……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知识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正是这部传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我不仅对奥本海默感同身受,还能窥见他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我感到这部电影呼之欲出。”
诺兰没有在夸张,本书的两位作者——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是真的“掀开了每一块石头”。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长达25年,伯德和舍温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阅读了超过5万份文献记录。
他们采访的人中,有奥本海默的儿子彼得,还有曼哈顿计划时在奥本海默手下工作的科学家,也包括奥本海默曾经的好友哈康·希瓦利埃和爱德华·泰勒,后者在1954年听证会上的证词断送了奥本海默的职业生涯。
1982年,作者马丁·舍温(左)采访希瓦利埃(右)后与他合影
他们参考的文献中,有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甚至包括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
1941年,奥本海默已被联邦调查局列为可疑的激进分子,
一旦国家发生紧急情况,他将会被拘留。
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努力没有白费,《奥本海默传》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的赞誉。《波士顿环球报》盛赞该书“在有关原子弹计划和奥本海默的众多书籍中堪称珠穆朗玛峰,是一项不可能企及或超越的成就。”
这本巨著接连斩获了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伦敦达夫·库珀历史奖,又跻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堪萨斯城市星报》《芝加哥论坛报》年度图书推荐,成为《书目杂志》和《发现杂志》年度科学图书。
“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所知最戏剧化、最复杂的故事之一,”诺兰说,“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
有人在《信条》中找到了诺兰为《奥本海默》埋下的彩蛋,甚至有人说,诺兰所有的电影,都有为这一部埋下的彩蛋。这当然是一种夸张,但诺兰坦言,他确实已经想拍奥本海默很多年了。奥本海默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美国原子弹计划的领导者,但是除此之外呢?为什么是奥本海默?作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公共知识分子,奥本海默曾领导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绝密实验室,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原子弹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随着两颗原子弹在日本领土爆炸,“奥本海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赞誉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而他本人却被负罪感淹没了:“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名联邦调查局的线人报告说,奥本海默“精神崩溃了”。英雄般的成就和对于人类的背叛,构成了奥本海默的人生悲剧。奥本海默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他成为了战后核时代的哲人,他基本上是在代表洛斯阿拉莫斯的所有平民科学家发声。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二战已经结束,但在没有公开讨论的情况下,杜鲁门政府却决定快速发展氢弹并要垄断核武器的生产与装备。而奥本海默想利用自己突如其来的名声影响高层政府官员,他公开申明核弹的危害,反对氢弹的研制。这一立场使奥本海默成为美国技术天才和良知的象征,也让他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代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一场针对奥本海默的“抹黑运动”悄然上线。杜鲁门先是批评他“哭哭啼啼”、“脆弱”和“软弱”。随后,他年轻时的左翼政治倾向被挖出,当权者开始摧毁奥本海默的人格。1953年12月,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在奥本海默和政府的核机密之间设立“隔离墙”在1954年原子能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他被剥夺了安全许可。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1967年,奥本海默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享年62岁。奥本海默的故事丰富、微妙、充满戏剧性、意义重大,还有道德上的挑战性。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是一份国际原子能管制计划,迄今为止,这仍是核能时代保持理性的杰出范式。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传达什么信息,我拍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诺兰说。诺兰拍摄《奥本海默》时,传记作者之一凯·伯德去探班了,他和妻子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片场待了几个小时。摄制组当时正在奥本海默原来待过的小木屋里进行拍摄——这个小木屋为了拍摄经过了精心修复。伯德看着基里安·墨菲一遍又一遍地扮演着奥本海默,并对这位演员与他花了多年时间研究的对象的相似之处感到惊讶。终于,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间歇,墨菲走过来自我介绍——身着奥本海默那套40年代的棕色宽松西服,系着宽领带——当他走近时,伯德情难自禁。“奥本海默博士!”他大声喊道,“我等着见你几十年了!”“我们都读了你的书,”墨菲笑了笑,对伯德说,“它是这里的必读书。”奥本海默是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这副铠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赢得神童之名,在青年时期却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三地求学,哈佛让他坚定了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信念,剑桥却令他崩溃到给导师下毒,来到哥廷根他又奇迹般地振作,在量子物理史上深深镌刻下自己的姓名。作为天真的科学家,奥本海默本想让物理学的百年成果带给世界永久的和平;而作为原子弹的制造者,他的成就却让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与危机。二战后他想力挽狂澜,全力阻止核军备竞赛,但是,当科学家的求真与内心良知和政治风向相左时,他竟被当作叛徒攻击和审判,成了被流放的弃子。爱因斯坦说过:“奥本海默的问题在于,他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美国政府。”《奥本海默传》中,除了展现奥本海默先知先觉的科学家这一面,这本耗时25年的全景式传记,还刻画出了他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待解之谜:他内心离群索居,但又沉迷于用自己的魅力俘获无数的追随者;他像修士一般超脱世俗,同时又热衷于政治和权力,无法自拔;他能对弱者关怀备至,也能让“巨人觉得自己像只蟑螂”;他的家庭生活是杂志上的幸福样板,但是事实远非看上去那样……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奥本海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才华横溢又充满矛盾,有时聪明绝顶,有时幼稚可笑。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见证了过去,也关乎着现在,还提醒着未来。奥本海默一生交游甚广,他的家人、爱人、朋友、师长、学生、敌人......或多或少对他的生命历程产生了影响。以下几个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先来混个脸熟吧:奥本海默的妻子,曾加入过美国共产党。在嫁给奥本海默之前,她有过三次婚姻。奥本海默一生的挚爱,儿童精神科医生,对他的政治生活有深远影响。他们曾两次订婚,奥本海默婚后仍与她有染。29岁死于自杀。奥本海默的好友,曾与奥本海默谈及将核弹情报透露给苏联人。他们的对话后来成为奥本海默案的关键疑点,被称为“希瓦利埃事件”。美国陆军将军,担任曼哈顿计划的军方总指挥,他力排众议推荐奥本海默担任该计划的科学主管。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曾参与曼哈顿计划,后因奥本海默反对研制氢弹二人隔阂很深,在1954年奥本海默案中,他提供了对奥本海默不利的证词。1963年,爱德华·泰勒(右)祝贺奥本海默获得费米奖。奥本海默面露微笑与他握手,姬蒂则面无表情地站在丈夫身边。曾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奥本海默最危险的政敌,他发起了反奥本海默运动及对奥本海默的不公正审判,最终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身败名裂。《奥本海默》的拍摄背景与奥本海默的生平密切相关。影片通过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对话,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此外,影片还深入挖掘了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和道德困境,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传奇人生。《奥本海默》是一部实至名归的奥斯卡荣耀之作。它以深刻的主题、出色的导演和演员阵容以及精湛的技术制作赢得了观众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奥本海默的传奇人生和道德困境,更让我们思考了科学、道德、战争等议题的深刻内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奥本海默》将继续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传颂不已。
片源附上,点击下图即可观看,随时下架
点个在看呗,说明朕已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