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厅自主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地质工作的成就与展望。“十四五”期间,山东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新发现各类矿点49处,新增金资源量581吨,新增富铁矿资源量1.13亿吨,新增石墨资源量212万吨,金、稀土、晶质石墨、金红石型钛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找矿目标任务。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布会。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闫金明先生,厅二级巡视员刘洪磊先生,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胡智勇先生,介绍我省近年来地质工作主要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闫金明先生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闫金明: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大家知道,省自然资源厅的业务工作主要包括土地、规划、林业、海洋、地矿、测绘等六大板块,地质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国家及省重大战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将我省近年来地质工作主要成就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展望分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介绍。
一、地质调查取得丰硕成果
(一)基础地质调查开创新局面。基础地质调查是一项旨在查明区域基本地质情况、获取基础地质数据的地质工作,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等调查工作。“十四五”期间,我省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幅、调查面积5006平方千米,重点开展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第四纪地质特征,建立区域地层构造格架,为矿产勘查、工程建设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14幅、调查面积5874平方千米,查明区域成矿背景,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与异常查证,新发现各类矿点49处,圈定找矿靶区24处;探索开展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4幅、调查面积415平方千米,建立了全国首个1:2.5万深变质岩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规范。完成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5幅、调查面积6264平方千米,查明区域地下水类型、蓄水构造和富水地段,估算可采资源量;同时,施工探采结合井83孔,有效解决了2万多群众生活用水和2.1万余亩农田灌溉问题。
(二)战略性矿产勘查实现新突破。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国家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我省加大矿产勘查力度,重要矿产找矿硕果频传。金矿方面,新增金资源量581吨,莱州西岭金矿成为全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胶东地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地位进一步巩固。富铁矿方面,新增富铁矿资源量1.13亿吨,齐河-禹城重点勘查区成为新一轮找矿行动以来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金、稀土、晶质石墨、金红石型钛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找矿目标任务,我省轻稀土资源量稳居全国第三位;新发现晶质石墨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2处,新增资源量212万吨;我省首次发现沉积金红石型钛矿,新增资源量37万吨,保有资源量增加了31%。首次探明锂矿储量,全省探明储量的战略性矿种达到26种。
(三)地热能勘查取得新进展。地热能是清洁低碳、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省聚焦清洁取暖需求,在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开展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施工地热井18眼,估算评价可采资源量,提出开发利用分区建议,探索取热不取水的开发利用模式;在郓城、平原、东昌府等地建立4处示范点,总结了农村地热清洁取暖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2023年以来,认真落实《关于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勘查专项,加大地热能勘查力度,对地热资源条件好、开发利用需求大的15个地热田进行深勘细查,进一步掌握地热资源家底。
(四)地质科技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我省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突破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瓶颈,取得显著成果。一是形成一批新理论和新技术。创新提出胶东金矿、鲁西铁矿等区域成矿模式和矿床成因,研发智能化钻探装备、节能新型钻机等技术创新装备,总结形成一基多孔、钻探泥浆不落地等绿色勘查工艺方法;2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其中,胶东金矿深部探测技术理论创新与找矿实践和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找矿技术再创新及其突出应用效果3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深覆盖区富铁矿找矿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等20项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为我省地质工作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深度参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测试,为完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提供关键科学证据。二是涌现一批新平台和新人才。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涌现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7人、青年科技人才13人、科技创新团队5个、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30人。三是制定一批新标准和新规范。发布实施绿色勘查、地热尾水回灌、浅海区海底重力测量技术、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等系列标准规范,推动地质勘查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发展。四是地质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展了“透视山东”建设,完成全省8.5万个地质钻孔数字化、标准化和4451档地质成果资料集成入库,在全国率先搭建全省域三维地质模型,打造地质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管理平台,形成“数据+模型+平台”的地质数字赋能模式。
二、地质服务取得突出成效
近年来,我省地质工作在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服务国家及省重大战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方面。一是开展流域生态地质调查1.15万平方千米,调查土壤盐渍化、地下水降落漏斗等生态地质问题,构建生态地质评价指标体系,划定流域生态地质适宜性分区,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地质解决方案。二是开展流域水文地质调查2.6万平方千米,估算地下水年总补给量和年可开采量,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在东平、东明等黄河滩区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2处,实施探采结合井15眼,解决滩区1.5万群众生活用水及70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三是开展典型河段地上悬河地壳稳定性评价,查明断裂带活动性质和区域地层结构特征,分析黄河河床稳定性影响,为黄河悬河风险评估和防控对策提供地质支撑。
(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一是探索“地质+旅游”新模式,在济南章丘区、淄博博山区、枣庄山亭区等10个县(市、区)开展旅游地质调查1683平方千米,查明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特色文化等旅游资源,挖掘地质旅游价值,打造地方经济新增长点,济南茶业口、泰安曹家庄等7处获评全国地质文化村(镇),青岛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岛”。二是围绕服务特色农业发展,在济南起步区、莱阳市、沂南县等7个区域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8315平方千米,建立了地块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信息库和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背景数据库,圈定富硒土地275平方千米、富锗土地1183平方千米、富锌土地691平方千米,淄博寨里镇、临沂矿坑镇等8个富硒地块被认定为全国“天然富硒土地”。
(三)服务海洋强省建设方面。一是开展青岛小管岛、烟台长岛和崆峒群岛、威海刘公岛等重要海岛及其毗邻海域综合地质调查550平方千米,查明地热、地下淡水、地质遗迹等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特征,为海岛保护与利用提供地质支撑。二是开展青岛、烟台、潍坊等市海洋牧场地球化学调查3050平方千米,评价了海底底质、海水水文等地质环境特征,为海洋牧场规划建设、适宜性分区等提供地质依据。三是调查评价青岛、威海、日照等海域海砂资源,圈定13个海砂矿体,估算海砂资源量7.35亿立方米。
(四)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出台《山东省城市地质工作实施方案》,部署16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地质资源、环境、空间等多要素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城市地质信息平台,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绿色、集约、智慧发展提供地质支撑。16市累计完成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2.24万平方千米,建立了城市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多要素地质档案,建成100米以浅的中心城区三维地质模型,搭建城市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为国土空间规划、地下空间利用、工程建设选址等提供基础支撑。
三、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截至目前,我省地质勘查单位共90家,包括中央驻鲁地勘单位9家,省自然资源厅直属单位5家、省地矿局直属单位15家、省煤田地质局直属单位7家,其他单位54家;全省地勘单位职工总数3.09万人,在职职工1.71万人。其中,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是我省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的重要组成力量,业务归口省自然资源厅管理,多年来,承担了许多重要任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战在地质工作一线,为全省地质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省自然资源厅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主管部门职责,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地勘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规划引领。编制《山东省“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以及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全省地质工作主要任务和措施。二是强化服务。积极打造行业交流平台,围绕新一轮找矿行动、地勘行业发展等,多次组织交流研讨,分析行业问题,商讨对策措施;组建全省新一轮找矿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整合全省地勘行业专家力量,为新一轮找矿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监管。构建完善以信用约束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加强地质勘查活动日常监督,实施地勘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下一步展望
近年来,我省地质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将着力在五个方面做好突破提升。
一是着力在新一轮找矿行动突破提升。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金、铁、稀土、晶质石墨等我省优势矿产深勘精查力度,加强铜、金红石型钛、锂等资源潜力矿产和锆、铪等海域矿产调查评价,力争在新探明储量矿种和新增资源量上实现“双突破”,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是着力在地热资源勘查突破提升。聚焦我省地热资源勘查程度低、需求程度高的地区,加强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勘查,进一步掌握全省地热资源家底,为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夯实资源基础。
三是着力在地质服务突破提升。进一步深化拓展地质服务领域,提升生态地质、海洋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等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地质调查成果转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支撑服务。
四是着力在绿色勘查突破提升。全面实施绿色勘查,进一步提升绿色勘查“山东模式”,加大绿色勘查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加强项目场地生态保护修复,推广绿色勘查典型经验做法,实现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
五是着力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突破提升。进一步加强重大地质问题、重要矿产成矿理论研究、矿产勘查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攻关,打造现代化勘查装备体系,建实建强高层次科创平台,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全省地质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走在前、挑大梁”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保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国际在线记者:
我省地质服务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请问下步我省如何拓展地质服务领域?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 刘洪磊: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地质工作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加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培植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努力开创地质服务新格局。
(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总结黄河流域生态地质调查、地下水及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和黄河口公园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等工作成果,推进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等提供地质服务。
(二)服务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我省重要功能区、重要矿集区等生态地质调查,查明生态地质条件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地质碳储和土壤、岩溶碳汇调查评价,查明我省碳储地质条件,评估碳储量本底和碳汇潜力,积极服务“双碳”战略。
(三)服务乡村振兴。结合市县需求,开展特色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摸清富硒、富锗等有益元素分布,圈定优质特色土壤。加大旅游地质调查力度,摸清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等特色地质资源家底,打造“地质+旅游”新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四)服务海洋强省建设。加强金、锆、铪等海域矿产调查,查明矿产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征,评价我省近海海域矿产资源潜力,圈定找矿靶区,推动我省海洋矿业发展。强化近海海域综合地质调查评价,查明地质构造条件和资源状况,为陆海统筹、海岸带保护修复、重要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提供地质支撑。
(五)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地质、水工环地质等基础地质资料服务、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和重要断裂带地质调查,获取基础地质数据;加强城市地质大数据集成共享,加快推进“透视山东”应用场景开发,加大地质信息服务力度,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大工程选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地质支撑。
大众日报记者:
请问省自然资源厅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是如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勘查“山东模式”的?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 胡智勇: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少破坏、少污染、生态恢复”的原则,积极打造“标准支撑+示范引领”的绿色勘查山东模式,全力推动山东绿色勘查“走在前”。
(一)科学布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将绿色勘查列为我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重点内容,引领带动全省绿色勘查有序推进。二是加强过程监管。将绿色勘查要求贯穿地质勘查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及探矿权日常监管全过程、各环节,并建立了分级负责、各负其责的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地勘项目招标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标准先行,健全绿色勘查标准体系。一是创新建立标准规范。先后印发《山东省绿色勘查技术要求》,制定全国首个《绿色勘查规范》地方标准及《山东省地质勘查野外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导则》等系列标准,部分标准被国家《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列为参考依据之一引用。二是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范。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出具体详实的规范要求,为开展环境恢复治理、消除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了标准。
(三)科技赋能,提升绿色勘查技术装备水平。一是加强技术攻关。结合我省地质勘查项目、勘查环境特点,研发推广一批先进的绿色勘查工艺与技术方法,如一基多孔、钻探现场油污收集与泥浆不落地工艺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二是加快装备研发应用。研发智能化钻探装备、玻璃钢材质钻井液循环系统等技术创新设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钻机节能20%以上。三是提升监管水平。推动地勘单位开发项目智能监控系统,实行现场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绿色勘查监管,提升全省绿色勘查监管信息化水平。
(四)示范推广,推动绿色勘查全面实施。一是加强国家级绿色勘查项目典型引领。《山东省莱州市新城矿区外围及深部金矿勘探》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绿色勘查项目,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二是强化省级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带动。立足山东特色,对我省40个省级绿色勘查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财政资金勘查项目招标工作中作为加分考虑因素。三是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宣传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我省全面实施绿色勘查提供了借鉴。
下一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部署,持续打造绿色勘查山东模式,推动地质勘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主持人: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厅综合处宋辉,联系电话:51791315。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宫 莉
审核/李晓娜
审签/张丽华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矿业报”独家编辑。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联系电话:010-66559956
全媒体投稿平台:tougao.zgky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