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关键词:思想纯粹,稳定情绪,适度锻炼,激发潜能,保持节奏,时刻细心,相信自己
CCTV纪录片 | 数学大片《被数学选中的人》(视频1—4集全)
从数学文化视角解读人教A版教材解析几何内容
殷玉波(河北保定市第三中学)
摘要:解析几何是人类数学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数学文化的视角,从教材整体布局、文化知识传播、例习题的文化背景等,解读人教A版平面解析几何内容蕴含的数学文化,深化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数学文化 解析几何 教材解读
数学教材不仅传授数学知识,更传播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文献1 】。
解析几何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安排在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以下简称教材)【文献2】。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两章内容构成。教材以平面解析几何知识为载体,以数学文化为背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传播数学文化。
1.教材关于解析几何文化内容的整体布局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文献1】。解析几何在数学发展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背景十分丰富,教材对解析几何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了整体布局。
首先,安排了三篇阅读材料。
第一篇是“笛卡儿与解析几何”。主要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历史价值。
笛卡儿的思想就是解析几何的思想。这篇材料对于理解解析几何思想,了解解析几何文化价值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直到今天,笛卡儿的思想对解析几何,乃至科学技术的发展仍有巨大影响。
笛卡儿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印入人脑,用图形表达事物非常有益。同时他也看到了代数的力量,他认为代数提供广泛的方法论方面高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代数的公式可以使解题过程机械化,代数具有作为一门普遍的科学方法的潜力。
几何注重推理,代数注重运算。笛卡儿的中心思想是使代数和几何结合起来,工具是坐标系。
第二篇阅读材料是“坐标法与数学机械化”。
笛卡儿开创了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的先河。笛卡儿设想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数学问题,把一切数学问题归结为代数问题,把一切代数问题归结为方程,最后得到一个未知数的方程。这个想法在当时来说虽然失败了,但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其中很多想法变成了现实。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吴方法”机器证明的思想,主要是从笛卡儿的坐标法和中国古代解方程的计算方法而来的。
上述两篇文章将解析几何的历史与未来、思想与应用介绍的非常清楚。从中可以看到,解析几何的发展总体上还是遵循笛卡儿思想,只不过是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也说明,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文化的核心。
第三篇阅读材料是“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材料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有焦点说起,介绍圆锥曲线与光线的紧密联系。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的是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完上述三篇文章,对解析几何的历史发展、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会有一个初步了解,特别是对解析几何思想有了完整的认识。
其次,插入大量的图片。教材中插有大量圆锥曲线知识与现实、科技有关的图片。这里着重介绍章头图。教材在两章的章头都安排了精美的图片。这两张图片不仅精美,而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教学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章的章头配图意境深远。图上有落日、长河、桥梁。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长河、桥梁抽象为直线,落日抽象为圆,整幅图案可以抽象为“直线与圆”。这幅画面用数学中的直线、圆装扮出“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辽阔景象。
“桥梁”的寓意也很深刻。解析几何是沟通数学内部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的“桥梁”。代数与几何相互汲取新鲜活力,开创了数学研究的新方向新方法,使得数学迅速发展。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直线与圆”的教学内容突出解析几何基本思想。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透过这壮美的景色从感官上感到美。透过这种美妙的意境,抽象出其中的数学元素,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感受数学与自然之和谐,造化安排数学之美妙,初步感受数学家创造数学之深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是具体的,数学是美的,数学是研究美的,美在数学之中。
“圆锥曲线的方程”的章头其实只有一句话,“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体会坐标法的魅力与威力”。其魅力与威力是什么?章头图已经有所展示。
章头图给出两张图片,书页左上角给出圆锥曲线的原始含义。下图是一幅浩瀚宇宙的画面,告诉人们解析几何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工具。
圆锥曲线与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人类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也最能体现数学的魅力。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以及解析几何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如:
人类早就有飞天的梦想,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探索宇宙奥秘离不开数学智慧。人类早就知道卫星绕地球的运行轨迹是椭圆,椭圆是一个几何图形,欧式几何的研究方法依赖于图形,在没有解析几何之前,人类没有办法确定卫星的运行轨道,正是解析几何的诞生,让人类将梦想变为现实。
在我国,2003年我国首次进入太空,20多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仓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暂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员们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中国智慧。
第三,在例题习题中渗透数学文化。在例题习题中使用了很多现实中的实例,包括解析几何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如圆形拱桥、抛物线形拱桥、发电厂冷却塔、卫星接收天线等,让学生感受解析几何在科技、生活、航空航天等领域无处不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从解题的角度去处理这些习题,要从文化的视角理解和认识这些典型事例。
2从数学内部感受解析几何的思想属性
教材从宏观上介绍了解析几何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其知识属性和思想属性还要结合具体内容来掌握。
2.1了解解析几何的伟大成就
会解题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坐标法的“魅力”与“威力”很难通过直线、圆的学习感受到。因为直线与圆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毫不吃力。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解析几何的伟大成就,了解解析几何的价值,明确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学。这就把空间的论证推进到可以进行计算的数量层面。代数的基本功是计算,几何的基本功是推理,现代数学中的计算是以运算为根据的推理。二者的结合就是:代数取代了几何,就是用思维取代眼睛。
解析几何的伟大成就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文献3 】:
(1)数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古代以几何为主导的数学转变为以代数和分析为主导的数学.
(2)以常量为主导的数学转变为以变量为主导的数学,为微积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使代数和几何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几何图形的数字化,是数字化时代的先声;
(4)代数的几何化和几何的代数化,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它带来了认识新空间的需要,帮助人们从现实空间进入虚拟空间:从三维空间进入更高维的空间。
(5)代数几何的发祥.解析几何的出现,使高次曲线的研究成为必然,这样,代数几何就出现了.
例如:解析几何中的代数语言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它不需要从几何考虑。我们知道:方程x2+y2=25表示一个圆。圆的完美形状、对称性、无终点等都存在在方程之中!
在几何上( x , y )与( x ,- y ),(-x , y ),(-x ,- y )对称,表现在它们都满足同一个方程上。这就是代数取代了几何,思想取代了眼睛!
在这个代数方程的性质中,我们能够找出几何中圆的所有性质.这个事实使得数学家们通过几何图形的代数表示,能够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概念。我们可以考虑下述方程:
X2+y2+z2+w2=25,以及形如
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仅仅靠类比,就从三维空间进入高维空间,从有形进入无形,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
中学数学是质变,大学是量变。中学的平面解析几何是解析几何的本质,也是基础,其中蕴含的基本思想永放光芒。
2.2 通过“直线”讲授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笛卡儿认为,科学研究不可以从庞大暧昧的事物中,只可以从最容易碰见的容易事物中演绎出最隐秘的真知本身。
按照这一思想,教材从最简单的直线和几何性质最突出的圆入手,详细介绍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教材在直线的开篇就明确指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然后用代数方法把这些几何要素表示出来”。以此为指导,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之一是角,教材给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求直线方程时也是首先明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分析教材的上述过程,可以得出如下认识:
首先,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几何图形,要结合具体图形形成解题思路,运用代数运算解决问题。
其次,讨论平面图形的特征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
第三,要通过直线的学习,了解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在直角坐标系中认识图形的几何特征——建立标准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通过代数运算研究曲线的位置关系。
研究“圆的方程”,教材用了一个词——“类似”。由此可见,直线内容完整的展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提供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同样地,这种思想也贯穿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在第二章的章头提到,“本章我们继续采用坐标法,在探究圆锥曲线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并解决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坐标法的魅力与威力。”
两章内容是一个整体,通过“直线与圆”详细介绍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感悟、应用这种思想解决问题。两章内容的编排设计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数学的整体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解析几何的认识从直线开始,到直线结束。可以说,理解了“直线”就理解了解析几何。
2.3通过例题渗透数学文化
教材主要通过数学知识讲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其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例题和习题中。
师:建圆拱桥有什么优势和困难?
生:优势很明显,比如赵州桥。美观,可以节省建筑材料,通过率高,发洪水阻力小等。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圆拱必须保证“圆”,保证受力均匀。
师:怎么保证圆拱是圆的一段弧?
生:设计桥桩时要保证桥桩的高度,保证桥桩的顶点都在某个圆上。施工时还要保证地基不能塌陷,误差要足够小等。
师:建桥的第一步当然是实地测量,然后在图纸上作业。这样,实际问题就转变成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完成这个计算。
同样,在教材124页例4的双曲线型“冷凝塔”与此题是类似的问题。
这样处理,现实问题转变为一个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数学文化问题,甚至会演变成社会问题。比如: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的“冷却塔”施工中倒塌,上级调查事故原因,要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调查。如果是设计有缺陷,数学问题就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案例2 (教材120页的例题2)已知A,B两点相距800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s,且声速为340m/s,求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这是双曲线的定位原理。将声音换成电磁波就是双曲线在军事、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抛物线中卫星接收天线的曲面设计呈“锅盖”状,与位于贵州500米直径的天眼“大锅”原理都是一样的。
教学中,如果将这些数学问题背后的文化意义渗透到课堂中去,学生会对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会产生深刻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2.4椭圆中的一点遗憾
用手电筒斜照在平面上,用刀斜着切火腿肠,倾斜装有水的圆形水杯等,都能得到椭圆。但是,这些做法得不到的椭圆的定义。椭圆是点的轨迹。用双钉法画椭圆用的是定义。由生活中的椭圆转换到轨迹法椭圆,是师生的一个心结。老版本教材有专门的阅读材料介绍旦德林模型,供有兴趣的人参考。新教材中去掉了,很遗憾。
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理解椭圆、理解数学很有帮助,有HPM爱好者进行过相关探索,效果很好【文献4】。
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补充学习。
3.解析几何教学建议及反思
解析几何的发展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元素,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教材和教学应整体布局,思想与文化并重,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解析几何的育人功能。
3.1数学文化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解析几何教学中有一种教与学、学与考都不对称现象。教材非常重视直线教学,但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圆锥曲线是考试重点,知识掌握很容易,教与学都轻松,但是不会做题。这种现象不仅让很多师生不适应。
这种现象表明,解析几何文化的欠缺影响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提高。
数学文化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因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从知识的产生背景、产生过程、知识应用中去理解和掌握,这个过程就是领略数学文化的过程。知识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的,是有生命的。
数学课上教的是知识,学到的应该是文化。数学必备品格的形成依赖数学文化的积淀。
3.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灵魂,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文化渗透,也不会真正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解析几何学起来简单,但是考试题很难,能完整做出答案的人很少。还有人公开说解析几何就是考计算的,算不出来很正常。实际上,过度强调计算是对解析几何的误解,更是没有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经常听到很多教师这样教导学生: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是“直曲联立、韦达定理、化简求值、全凭运气”。按照教师的“教诲”,这道题无从下手。直线转动,两个角也跟着变,单纯从几何角度无法判断两个角是否总相等。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才能进行计算。
图3 |
几何转化为代数,就是思维取代眼睛。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本题源自2018年高考题。通过这道考题可以感悟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欣赏解析几何的魅力。
3.3 数学文化对教育创新的影响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以其在数学、哲学和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作为数学家,被誉为解析几何之父。他的坐标系发明对于现代数学有着重要意义。借助坐标系,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研究。这种方法具有一般性,沟通了数学内部数与形、代数与几何两大学科之间的联系。从此代数和几何互相汲取新鲜的活力,得到迅速的发展。
吴文俊先生是数学家,是中国数学史学家,他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汲取营养,借助计算机技术,发展、完善解析几何坐标法,使得计算机应用到几何定理的证明中成为可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解析几何的创立,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可以发现,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既靠文化的传承而延续,又靠文化的创新而进步。
课程和课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异化为分数教学。为了追求更高分数,把本来用于阅读、思考的时间用在了机械刷题上,把本来用于传授文化的课堂变成了培训基地。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可能有知识,但肯定没文化,可能有执行力,但一定缺乏创新力。
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基因”。老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要先了解其文化价值,掌握解析几何思想,最终理解其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2.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年5月
3. 张顺燕 数学的美与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175-176
4.汪晓勤 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年5月456-463
备考讲座:不为压轴 赢得压轴—用“拆解法”进行压轴题命题和教学初探
备考讲座:基于一模15题阅卷情况浅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二轮复习策略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优质资源
1:(免责声明: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本平查核属实后,将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2:本平台:妙解之慧(ID:WanZhuanShuXue1)由陕西西安孙冰钰老师创建专注分享初,高中数学优质资源,旨在:让全国各地的师生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平台诚请高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和热爱数学的朋友不吝赐稿,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来稿请注明姓名或者网名、工作单位,一般只接受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稿件,文稿请认真审查,防止错漏,确保无误,文责自负。文稿可发在QQ邮箱3305796992@qq.com或添加文末微信直接发给我,感谢各位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家里父亲种植的猕猴桃,每年八月底成熟,现摘现发,顺丰全国包邮,可以先尝猕猴桃桃味后付款,父亲种植猕猴桃30多年了,用心做事,全在猕猴桃桃味上了。详情点下方链接。下方是5月份猕猴桃开花,经人工授粉后80多天,长大的猕猴桃。(现在市场卖的猕猴桃纯属欺骗,陕西猕猴桃未成熟,在果园直播发的是去年冷库里的添加防腐剂的猕猴桃,希望各位朋友擦亮眼睛,防止受骗)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识别,添加作者“微信”添加时请备注:地区身份,欢迎各位朋友,相识即是缘,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