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教堂与赞美诗的结合创造出了现代音乐厅难以复制的声学体验。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大教堂石材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98%,现代石膏板仅能反射80%~90%,显著放大了声音。这种高反射率,加上巨大的内部体积(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尺寸约为 84000 立方米),产生的混响时间从4秒到8秒不等,远比现代音乐厅中常见的1.5到2秒要长。
大教堂的石墙、拱形天花板和广阔的室内空间共同创造出了“扩散场混响”效果,这种声场的声波从周围多个反射性很强的表面反弹,不管声源处于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量均匀,是专业混响室追求增强原始声音效果时使用的技术。
巴黎圣母院内部
中世纪的建筑大师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设计了像哥特式尖拱这样的结构,不仅支撑着高耸的天花板,还将声波向下引导到听众,这增强了口语和歌唱的清晰度和亲密感。带肋的拱顶是哥特式大教堂的标志,能起到扩散器的作用,将声波向多个方向散射,形成均匀的声音分布。
另外建筑师还会将陶瓷谐振器嵌入墙壁和合唱团阁楼内,这些容器经过调整以放大特定频率并抑制其他频率,从而确保平衡和谐的声学体验。中国戏台也使用“台下垂直柱形空腔、台下设瓮、后台设洞及墙上设瓮等设腔助声技术。”
哥特式建筑横截面
有趣的是,即使是大教堂内部的微小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声学效果。对巴黎圣母院的研究发现,“在几个区域添加地毯后,在 250-2000 Hz 的临界频段中,混响时间减少了1-3个可注意的差异(JND),这一变化只能通过高度复杂的技术来衡量”。这突出了材料和设计元素在保持最佳声学效果方面的微妙平衡。
虽然现代音乐厅融合了受大教堂设计启发的元素,例如扩散表面和量身定制的混响时间,但它们很少能实现中世纪建筑商通过实践智慧完善的“建筑与声学之间的自然协同作用”。
微信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