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举国震惊的期货风波:精妙设局,坑杀空头!

财富   2025-01-29 20:00   浙江  

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桂糖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当时中国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诸多漏洞,也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监管和交易规则的深刻反思。



一、事件背景


早在1992年,食糖就已经作为期货品种在我国上市。然而,由于期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交易制度和监管机制十分不成熟,过度投机盛行,白砂糖期货价格暴涨暴跌,价格波动剧烈。1994年4月,国务院一纸批文暂停了所有交易所的食糖期货交易。尽管如此,食糖价格的剧烈波动依然困扰着上下游产业,他们多次呼吁国家建立白糖避险工具。


1995年3月,食糖价格创出了每吨4800元人民币的历史高位。然而,到1999年12月,国内食糖价格又从4450元/吨暴跌至1985元/吨的历史低位,跌幅接近55.3%。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使得白糖产业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避险工具。为此,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桂糖市场)应运而生。


很快,桂糖市场就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白糖市场之一。2003年,桂糖市场引入了“做市商”——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地”),以活跃市场交易。殊不知,这一举措却为后续的市场风波埋下了巨大隐患。


送你新年大红包

免费赠送 价值1000元

“七华爱期智能助手·智能版”1个月使用权


本活动即日起开展,2025年2月7日截止


期货人工智能软件

扫码领取

每个微信号限领一次,申请审核通过后即可生效



二、事件经过



(一)价格异动与市场活跃


2003年年初,桂糖市场在凯地的引导下,成交量逐渐放大。由于市场活跃,各月合约的价格普遍高于现货价格300-500元不等。到5月中旬,市场各合约的买卖合同数量合计达到了近50万吨。


当时,南宁白糖的现货价格仅为2000元/吨,而桂糖市场的电子盘价格却高达2400元/吨。这一价格倒挂现象吸引了众多糖厂和交易商的关注,他们纷纷认为这是一个套利机会,于是大量做空合约,准备在交割时以低价现货交货,赚取差价。



(二)交割危机与市场操纵


然而,当空方准备将白糖入库交割时,却遭遇了重大阻碍。桂糖市场突然宣布,其交割仓库的库容仅有14万吨,且已全部满仓,无法容纳更多的白糖。这一消息让空方陷入困境,因为他们无法完成交割,而市场却拒绝公布实际库存情况。


更令人震惊的是,桂糖市场的主要多头——凯地,与市场大股东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技”)存在关联关系。凯地作为市场的“做市商”,在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背后的大股东中航技则是桂糖市场的主要股东之一。这种“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关系引发了市场对操纵的质疑。



(三)管理层动荡与市场反转


5月22日,桂糖市场原负责人“迫于压力”辞职,新总裁上任后随即承诺将扩大交割库容量,挂牌的各合约价格必须向现货价格回归,同时广邀交易商入市。此消息一出,空头士气大振,来自全国各地的糖厂及交易商纷纷加入套保行列,期货盘面价格快速走低。短短一周时间,8月份主力合约价格就从2600元/吨附近被打压至2200元/吨附近,但仍然升水现货。


殊不知,这又是另一个“坑”。在吸引了大量交易商参与套保后,桂糖市场于6月2日宣布免去新上任的总裁,维持14万吨的交割数量不变。与此同时,各合约的价格以涨停板的形式迅速上升。以8月合约为例,6月10日又回到2600元/吨以上,6月19日达到2700元/吨,6月29日更高达2800元/吨。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内,8月合约的价格从下跌300元到上涨500元,卖方遭遇了极大风险,一大批卖方保证金深陷其中。



(四)空方巨亏、举报、起诉、交涉


也正是在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圈套。


于是,空头们开始了举报、起诉、交涉、协商之路。多空双方也从盘面厮杀到了现实。但举报之路何其艰难,在当年的环境中,批发市场的定位非常尴尬,是由原国家经贸委和当地市政府批准的,而当时国家经贸委已经撤销,当地政府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


随着上诉维权队伍越来越大,国家发改委被惊动。2003年8月4日,广西经贸厅及批发市场代表奔赴北京,专程向发改委汇报此事。发改委介入后,多空双方坐下来面对面进行了数次谈判沟通,目的就是协议平仓,以约定的价格进行平仓。


受尽折磨的大部分空头选择了认赔出局,但仍有部分空头不愿意接受这一结果,坚持要向市场交货。他们认为批发市场在操纵市场,故意设局,令无数糖厂和贸易商蒙受巨大亏损,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后,多空双方又经过多轮交涉沟通以及政府的介入,最终以菜市场讨价还价的方式完成协议平仓,闹剧收场。



三、事件影响


(一)空方巨亏与市场信任危机


据估计,空方在这场风波中的亏损在8000万左右,许多空方的保证金被虚高的价格全数侵吞。这场事件不仅让空方交易商血本无归,也严重打击了市场参与者对桂糖市场的信任。


(二)监管介入与市场整顿


此次事件也让监管部门意识到,类似桂糖市场这样的“准期货”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容易成为操纵和投机的温床。此后,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市场规则的完善。



四、结语


从事件经过来看,凯地与中航技的关联关系、交割仓库的突然“满仓”以及管理层的频繁变动,都指向了市场操纵的可能性。这种操纵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也导致了价格的严重扭曲。


有意思的是,桂糖市场的大股东也十分神秘。资料显示,该批发市场是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体制。从广西工商局查到的注册资料简表显示,注册简表上各大股东持有股份总额加起来只有38%,即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11.25%),上海东申企业有限公司(7.5%),海南福瑞实业公司(7.5%),广西糖酒副食总公司(7.5%),广西南方商业公司(3.75%),各大股东持有股份总额加起来只有38%。工商局查询处表示,该公司的注册资料被隐藏,要查询其它未标明的62%的股东,必须要查询公司的档案,但该档案必须立案之后才能查看。


此外,桂糖事件也暴露了当时中国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漏洞。市场缺乏透明度,交易规则随意变更,这些都为操纵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事件之后,监管部门意识到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七禾网
七禾网(www.7hcn.com),汇集期货大佬、期货高手、期货大赛、期货故事、期货书籍……期货人关注这里就对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