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新生talk·大运河篇:宁波庆安会馆
时事
2024-12-30 15:14
浙江
宁波,这座倚港而兴、因河而生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大运河宁波段,西自余姚入境,向东至镇海甬江口入海,全长达331公里。这条古老的运河,与自然江河、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它因势取舍的设计、构筑理念与航运方式,在中国大运河体系中独一无二。现在跟随古建boy的视频从古代版livehouse——庆安会馆出发,一起感受宁波运河古建的魅力,探索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遗迹,领略“人神共娱”的奇妙美好。在大运河的滋养下,姚江岸边的龙泉山名士无数,古建筑遗迹众多,严子陵祠、孙忠烈祠、吕文安祠、四先贤故里碑……这一片运河边的古建筑群,为蜿蜒流淌的大运河,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韵味。(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同)其中始建于东晋时期的龙泉寺,可与杭州灵隐寺齐名,是浙东地区的佛教名刹。历经朝代更迭,战火重修,每一座殿堂都散发着岁月的气息。而文昌阁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显古代建筑的精美与雅致。站在文昌阁之上,一河繁华尽收眼底,千载风华映入眼帘,引人无限遐想。被称为“浙东第一桥”的通济桥沟通余姚南北双城,为余姚南北交通要道,是古余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桥。通济桥横跨姚江之上,与北岸的舜江楼构成“长虹腾空,飞阁镇流”的建筑合体,堪称余姚古城的历史徽标,延续着余姚的城市文脉。舜江楼为余姚仅存的古城楼,建在运河沿岸,多次因灾毁而重建。江桥鼓楼,交相辉映,不仅是一座座古建筑,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商贸繁荣与文化交融。慈城是运河沿岸的交通重镇,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临慈江北岸,有一座小山包,名叫彭山。此山虽不高,却因山顶矗立的一座青砖古塔而闻名,此塔便是彭山塔。如航标一般,大运河上过往的商船,只要远远望见彭山塔,便知道慈城已近在咫尺。彭山塔六角七层,塔身砖石结构,工艺精湛。虽历经沧桑,但仍巍峨挺拔,静静伫立在大运河畔,眺望着运河上的船只往来、帆影点点。在姚江江畔,有一座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古殿——都神殿,如今只剩下一座七开间的前殿以及一座相连的古戏台。李碶渡口与都神殿遥遥相对,它的渡头、渡亭,以及以前的船闸、翻水站等,是一组系统又具有承续演变性质的水利交通遗存,是展示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庆安会馆位于宁波三江口东岸,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精英聚会的场所,以其独特的地位,傲然跻身于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列。走进会馆,砖雕、石雕、朱金木雕令人目不暇接,高超的建筑装饰艺术堪称宁波地方建筑工艺中的杰作。庆安会馆见证了宁波近现代航运业及海上贸易的兴衰变迁。站在庆安会馆的高处,运河风光近在眼前,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船只往来如织。虽然如今,它已不再是往昔那般繁忙的运输要道,却以另一种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水则碑矗立在如今宁波市中心,碑上镌刻着的“平”字,是古人观测河流水位、调节农田灌溉和指导舟楫交通的重要标识。水没“平”字当泄,出“平”字当蓄,一个“平”字记录了无数次的旱涝灾害,古人的智慧就在这简单的一字之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水则碑相伴而生的碑亭,更是古建筑艺术的瑰宝。碑亭为石构方亭,歇山顶,亭基为南宋亭基,石亭则为清道光时重建。碑亭不仅保护了水则碑免受风雨侵蚀,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庄重。如果你也想和古建达人一起“Citywalk”打卡运河古建,或是分享手机里珍藏的古建美照,扫描下方二维码,上Z视介APP参与#沿着运河看古建#话题,即可参与活动共创,让更多人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责 编 | 王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