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多年的好友聚了聚,因为这几年大家都混迹在互联网圈做技术,所以聊了很多。
当我们聊到这个行业越来越卷,越来越难混的时候,朋友忍不住向我吐槽,大意是这样的:
“最近部门空降了一个CTO,阿里的“退役兵”,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大部分会议美其名曰技术方案探讨,实际上都是他一人在放嘴炮假大空,做的方案根本不切合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业务部门也不鸟他,每次半天的会议基本都没有实质性的结论或成果。
然而我们手头的活越积越多,没时间消化,内耗也就越来越严重。本来日子就不好过,这下好了,都不想过日子了。
这几年,由于资本寒冬加行业不景气,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阿里也给社会“输送”了好几万的人才。于是,阿里的文化,俗称“阿里味”,也被渗透到了各个行业的每一个角落。
但大家对“阿里人”似乎并不是很待见,特别是从前年开始,业内充斥着很多黑“阿里人”的文章,而且是全网黑。有些人以为都是段子,不可信,但自己经历过以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概:
“没接触过觉得是尬黑,接触一段时间之后觉得黑的力度不太够。
“黑?轻了好吧,我直接说恨行不行。
是不是戾气有点重?
每家公司都有人黑,但是像阿里这种员工普遍被黑的现象确实很少见。
百度被黑得够多吧,莆田系、黑广告等等,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百度出来的员工,基本没人黑,甚至反而口碑都还不错。
联想也被黑很多吧,什么卖国都出来了,但联想的员工基本没人黑,反而网上不少流传了联想的工作氛围还不错。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同行对阿里人如此恨之入骨、口诛笔伐呢?
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带来了阿里卷,卷上加卷
阿里是一家业内公认的“996”互联网大厂,据我了解,“99”是集团内普遍、基本属实的,“6”看公司看团队,有很大一部分应该都还是“995”。
有个朋友是小公司的一个小领导,之前招过一个从阿里出来的程序员,入职第一天,大家都准点下班走了,他晚上9点还在公司技术群向他汇报了下工作,看了下他的下班打卡时间是9点40多。
第二天,朋友找他谈话,大意就是我们是小公司不像阿里那么卷,工作量没那么大,非必要不需要加班等等。
但那家伙就是油盐不进,反而是以公司发展和个人价值为由,将朋友教育了一通。
于是,下午朋友就将他开了。
其实很多阿里来的程序员,技术能力大都没问题,只不过是已经养成了内耗的习惯,不是白天摸鱼,效率低下,就是内卷,干完活了还要故意留在公司“到点”再走。
互联网这个行业本身就已经很卷了,这种徒增内耗,雪上加霜的做法,我想所有人都会强烈抵制的吧。
带来了更多的PUA套路
PUA在职场中很常见,但这套管理学在国内却被阿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是阿里发扬光大了它。
一位网友曾发表过一篇名为《阿里PUA语录,建议全文背诵,随时咏唱》的帖子,全文如下:
由此可见,这个PUA套路大致是这样得:
“先给对方一个高于实际的评价,然后再表达失望,制造心理落差,让对方感到自己不够格,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自责。
不断提高对方的期望值,让对方觉得自己做的永远不够好,从而陷入无尽的努力和焦虑。
用抽象和模糊的标准来衡量对方的工作,让对方无法把握自己的进度和方向,从而失去自信和主动权。
用其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败来对比对方的表现,让对方感到压力和威胁,从而服从和妥协。
用成长和痛苦的关系来洗脑对方,让对方认为自己的苦难是有意义的,从而忍受和接受。
在家里整天被老婆PUA,上个班还要被领导降维打击,你说糟心不糟心?
带来了蹩脚的管理方式
那些被黑的阿里人,大都是在阿里被它的企业文化熏入味的员工,这类人大部分是在里面待了3年以上的,内部被称为“三年醇”,也有一些五年以上的,被称为“五年陈”。
当他们从阿里出来后,很多都改不了阿里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他们认为,阿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这种管理方式在阿里行得通,那么在其他公司也一定行得通,于是,蹩脚的阿里味就出来了。
所谓的管理方式,大多体现在“开会”和“沟通”这两个方面。
有网友吐槽:
“公司派遣的区域大领导就是阿里出来的,从他来的第一天,就开始无休止地做总结报告和日常会议,部门一半的人被安排天天开会从早开到晚,关键是会议上也不解决问题,自己吹牛可以吹2个小时以上,讲在阿里的励志人生、接手过多大多牛逼的项目等等。
部门的领导上班陪他开会,下班做他布置的ppt,持续一段时间后,领导和我们在工作上完全脱了节。
也因为他糟糕的管理,导致我们这些员工经常加班到晚上一两点,气人的是第二天还是要9点准时过来。
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们部门全员离职,业绩一落千丈。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一段对阿里人的总结:
“沟通过程舔狗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业务逻辑撕逼化
保底目标战报化
辣鸡结果故事化
————就是没人话。
以上是我的一些见解和分析,也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我是「三世码农」,关注我加星标,不错过圈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