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其中明确提出有关部门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
目前多个大中型城市已经取消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户籍限制,逐步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办理跨省社保转移,足不出户就能做到。参保群众办理一般性社保转移业务,现在可以直接在网上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或“掌上12333”、支付宝APP、智慧人社(公众号、小程序、APP)进行线上操作。
近年来,天津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年满16周岁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在天津市灵活就业的人员,均可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及缴费业务,没有户籍限制。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天津本市基本医保也不受户籍限制,并享受与本市户籍参保人员同等财政补助。
早在前几年,成都市就打破户籍壁垒,允许户籍在外地、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在成都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近几年,成都在推进社保参保扩面方面持续发力。成都推进新开办、纳税未参保“两类企业”,以及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建筑领域从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困难人员等“四类群体”精准扩面,参加本地社保。
在杭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受户籍限制。余杭区已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只要在居住地办理完灵活就业登记后,省外户籍也可以按灵活就业人员完成养老保险的自主缴费。
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再受户籍地限制、可在任何就业地直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那么,社保参保地与户籍地不一致,应该在哪退休领取养老金呢?
1、如果参保人在不同省份工作过,每次更换就业地都会缴纳养老保险。那退休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办理退休手续?
早在201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对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政策进行了统一,明确了职工跨省流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及确定待遇领取地的相关政策。
如果参保人的最后参保地和户籍地不一致,应先确定其在最后参保地首次参保时的年龄,如果参保人当时的年龄满足条件(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那么退休地为上一个缴费满10年的参保地。如果没有满10年的参保地,那么退休地为户籍地。
如果参保人当时的年龄符合条件(男未满50周岁,女未满40周岁),那就需要再确定在最后参保地是否缴费满10年。满10年,最后参保地就是退休地;不满10年,退休地则为上一个缴费满10年的参保地;没有缴费满10年的参保地,退休地为户籍所在地。
2、首次参保时间到底怎么算?
是指参保人在某地首次参保登记的时间。比如,刘先生2012年1月在济南市参保登记并开始缴费,2013年又补缴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单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那么该职工在济南市的首次参保时间为2012年1月,首次缴费年月为2011年1月。
3、多地都缴过费,那之前的缴费还算吗?
养老保险缴费是累计计算的,不会因为中断或是换地缴费而中止,养老保险待遇计算遵循“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原则。
往/期/回/顾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艳荣
审核:高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