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名文化·信丰篇 || 大圣寺塔

文摘   2024-10-17 18:25   江西  



雄伟的信丰大圣寺塔,建在县城桃江和西江(竹桥河)两河交汇处,明代《江西通志》说它“凌霄矗空,通省无与伦比”。古塔呈六面,为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塔膛有明暗层之分,称九层十八级,高度为51.78米。塔顶盖有残存下来生铁铸成的三分之一覆盆,塔身全用黄泥糯米浆砌青砖,原浆勾缝。在人们的信仰中,建塔于江畔,可镇水妖而不致洪水泛滥,也可起到为来往舟船导航的作用。这种导航,自然不是现代的航标灯一类,而是古代人们利用地形地物的标志性导航,做到“舟船入港无危颠”。

大圣寺塔的始建,旧志上曾有多处记载,但具体时间都不详。明朝《赣州府志》记载:“宝塔寺初名延福寺,今更名祝圣寺,在县城北孝义坊,中为大雄宝殿,殿后宝塔相传吴大帝赤乌年造。”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信丰县志》称:唐贞观年间,在县治北孝义坊大雄宝殿后有高九层的石塔。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信丰县志》载:“殿后石塔,高九层,其始建岁月无考,相传砖上刻有字可识曰杨贯重修,又或有赤乌年号,今更名为祝圣寺,凡朝贺拜。”

20世纪50年代,江西省文物部门曾经两次派专家来县考察。根据塔砖铭文“宋元祐二年(1087年)正月初”及古塔的形制,省市专家认定,信丰古塔为宋塔,系在原石塔基础上重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其实,大圣寺塔的建成,是信丰人民和工匠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精湛建筑工艺的集中体现。清初信丰名宿黄裳曾诗赞大圣寺塔:
不识何年肇建初,九层高峻势凌虚。

有形哪得真无影,可笑传讹尽信书。

来源:赣州地名文化大观(第一辑)信丰卷 中国文联出版社、市地方志

文化信丰
文化信丰——再小的个体,都值得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