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一轮“资产荒”来了,怎么办?

财富   2025-01-13 08:04   天津  


2025年,新一轮“资产荒”,正在袭来。

四大荒象:

第一,疯炒跨境ETF。

最近跨境ETF市场出现了高溢价率和高换手率。

1月9日,德国ETF换手率突破1800%,创历史新高。而标普消费ETF,突破了前一日创下的溢价率新高纪录,飙升至51%以上。

跨境ETF之所以被盯上,是因为现在好资产匮乏,饥渴难耐的游资,盯上了供给不足的跨境ETF。

第二,疯抢香港互认基金。

去年底,监管刚把将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由50%放宽至80%,今年初以来,几乎每只开放申购的债券类互认基金都日光、比例配售。目前,已经有6只互认基金暂停申购,可见国内资金的饥渴程度太高了。

第三,疯抢REITS。

1月9日,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发售结果的公告显示,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基金份额数量为122.02亿份,为公众发售初始基金份额数量的813.44倍,创下公募REITs认购倍数历史新高。REITs在二级市场也受到热捧,2024年全市场58只公募REITs平均涨幅11.48%,其中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中金厦门安居REIT的年涨幅均近50%。

中金公司称,资产欠配是固收领域资金参与REITs投资的主要推动力。

第四, 疯抢债券。

始于2020年11月的本轮债牛,国债收益率多次跌破历史极致后,已经将疯狂演绎到极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

中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被日本反超:

国有大行存款,也已经消灭1.6%以上。

为什么大家这么疯抢以上这些资产呢?是真的就没有好资产了吗?

首先,近五年确实是不良资产大幅增加、好资产显著减少的时期。大量非标资产爆雷,资产配置方向一下子少了一个大蓄水池。更重要的是,原本是居民资产配置第一大方向的房产,这几年遭遇了史上最大熊市,成了资产缩水的最大黑洞。而作为重要配置方向的A股,则成了持续伤害情感的折磨型资产。

这两个原本最重要的蓄水池,这三年成了漏水池,资金不进反出,净流出的资金只能涌向存款、债券和一些有赚钱效应的冷门资产。

第二,虽然好资产显著减少了,但是当下的好资产,恰恰就在这两个持续被抛售、众人皆唾弃的大资产池里。实际上,A股、国债、二手房的回报率,已经发生了反转,国债成了回报率最低的资产,而A股成了最高潜在回报的资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是300-400万亿资产的体量,股市是80万亿的体量。这么大的两个市场,经历了长时间、大幅度熊市后,肯定是不乏优质资产的。因此,遭遇资产荒的当下,这两个市场很值得淘宝。

第三,国内债券的风险已经很大,随时可能见顶向下,需要高度注意风险,且风险收益比远不如A股、港股和可转债,也远不如收益率大幅攀升、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美元债。

第四,跨境高溢价率ETF基金存在跌停风险。1月6日,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Lisa Cook)罕见地对美股发出了最直接的警告。库克称,包括股票和企业债券在内的许多资产类别的估值都很高,这些市场可能因经济不利消息或投资者情绪的转变而面临大幅下跌的风险。

以上仅为知识分享,而非投资指导,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财秘笔记
每天8点,分享“理财”这件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