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共建共治共享 同心健心安心

文摘   2024-10-10 16:39   江西  

共建共治共享

同心健心安心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于精神卫生,你了解多少?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狭义的精神卫生是指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重归社会;广义的精神卫生是指促进健康人增进精神健康以及精神医学方面的咨询。


0-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

避免的可行方法

婴幼儿(0-3岁)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4-6岁)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1.情绪方面: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表现为紧张不安、过度担心、易惹、脾气暴躁、悲伤、失去兴趣等。

2.行为方面:孩子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缩等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表现为不出门、不去学校、不与人交往、胆小怕事等。此外,自卑心理也可能困扰部分儿童,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家庭方面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避免在孩子面前情绪宣泄,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以成绩论英雄。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鼓励多开展亲子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家长需要对孩子持有一种适度的期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学习和成长,避免“过度教育”,期望过高、支配过多、强烈的压抑都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心理产生扭曲。

2.给孩子足够的话语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足够的“高质量”陪伴时间,与孩子平等、真诚的交流,尊重并了解孩子的意愿。在其中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选择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让他感受到尊重,并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话语权。家长如果忽视孩子的发言权,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漠视自己的权力。家长认真聆听孩子的意愿,与孩子共同商量办法,让孩子感觉得到大人的重视和尊重,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孩子的发展有个体化差异,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当今孩子对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你如果压抑,他们就会抗争。家庭教育要个性化、专业化,家长需要学习和成长,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教育不能过分强调共性,忽视甚至是抹杀个性。统一的标准下孩子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孩子都像是统一的“标准件”,缺少创新思维。个性化的教育强调发展孩子的个性,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让教育填补孩子的弱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优点。

4.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关爱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或者是以孩子不舒服的方式给予过多,孩子就会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久而久之,万一孩子那件事做的不好,或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孩子就会有愧疚感、自责,觉得对不起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关爱,孩子心理会更舒服和坦然。

5.不可忽视的性教育

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学会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始于儿童早期。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情感和社会关系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多数青少年开始探索性和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普及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两性知识,养成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二、学校方面

1.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2.适度降低对孩子学习要求。在失眠和厌学情绪强烈时,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3.及时、定期的安排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

三、儿童自身心理咨询辅导

1.及时的沟通和心理辅导。采用放松练习、绘画疗法、音乐等疗法释放压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缓解不良情绪。

2.缓解不良情绪。引导孩子应用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写日记等方法疏解不良情绪。

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绘画班、舞蹈班、体育俱乐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儿童的心灵花朵都向阳而生!










 



(来源网络)


赣州市儿童福利院
赣州市儿童福利院建成于2019年12月。作为赣州市区域性集中养育机构,主要负责收养18周岁以下的孤残儿童、弃婴。现设有养育护理部、医疗部、康复部、特教部和收寄养(社工)部等业务部门,是一所提供养、治、康、教、置服务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