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进展性、致命性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持续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损伤患者的肺部并导致肺功能下降。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我国居民第三大死因。一直以来,罹患中晚期慢阻肺病后几乎不能逆转,现有的治疗也只能延缓病程。
目前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晓自己患病,近9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慢阻肺病的防治工作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尤其针对慢阻肺病陆续出台系列政策。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Q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需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患病率较高,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但其患病知晓率为0.9%,肺功能检查率为4.5%,呈现出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的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科普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亟待加强。
Q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怎么预防?
A
Q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A
Q
怎样及时发现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
Q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A
随着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计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国家的保障政策。此举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负担,也将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愿景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慢阻肺病的防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团体以及每个公民都应积极行动,共筑全民呼吸健康新防线,为慢阻肺病防治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 :央视新闻、央广网、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