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从热爱到坚守,35年的无悔奔赴 !

时事   2024-11-24 11:00   黑龙江  

编者按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有大我、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用学识与智慧诠释师德本义、展现楷模之姿;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抱理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以勇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积极进取的昂扬风貌唱响青春之歌……全媒体中心系列报道《身边》,今天带你走进文学院叶红老师的故事……













她以扎实的态度深耕于教学科研

朝暮不辞、致知力行

她用行动诠释着传道授业的真谛

提灯引路、笔墨传薪

她用诗情画意点亮学生的心路

以情育人、润物无声

三十五年身心献杏坛

她始终怀揣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

坚守淡泊名利的本色

以赤诚、奉献、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初衷照旧,风雨无休

她就是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师

叶红

叶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级督学,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新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新月诗学生成论》。在《文艺报》《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社科项目多项。荣获黑龙江大学教学标兵奖、示范奖、优秀奖。荣获黑龙江大学三八红旗手、“三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01|课比天大——三十五年来始终如一的要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堂上,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于叶红老师的讲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意犹未尽。叶老师讲文学思潮,讲汉语新诗,讲名家经典,在她的课堂中常常闪烁着兴之所至的从容与诗意,这一份女性学者独有的洞察感知,让璀璨如歌的现代文学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能够让学生们有如此深刻的课堂体验,源自叶老师从教35年来,对教书育人初心的坚守、对专业的浓厚热爱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
“课比天大”,这是叶老师常说的一句话。35年来,她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次上课前,叶老师还会静心凝神过一遍所讲内容,根据学情调整进度与难度,渗入新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叶老师认为,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应注重厚基础、广视野、强能力的素质培养,只有在备课和讲课时牢牢把握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授课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时有的放矢,而这一份对专业、对教学的笃定与坚守,换来的是一节节高效优质的精品课程,同样也引得学生们念念不忘。

面对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研究生群体,叶老师每一堂课都要先前布置有关书目的阅读,留下思考的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碰撞。上课时还会检查每位学生的发言稿,并针对学生提交的学习报告和发言内容进行点评。研究生们每周最紧张的就是上叶红老师的课,如果不泡图书馆、不查阅第一手资料、没有搜集整理相关研究内容,都会在课堂上显得局促而羞涩。叶老师还要求研究生在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时必须要用“讲”而不是“读”,她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学期下来,研究生们在专业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提高。叶老师深信:课堂的成效非一日之功,需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实践方能显现。正因为这种对教学主体和教学全过程的严格要求,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

02|德艺双馨——三十五年来始终追求的目标

叶老师的学习生涯都是在师范类大学度过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训早已深深印刻在她的思想和行动中。教师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课程思政”是高校近年来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事实上,叶老师很早就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师生互动中。在讲现代文学作家作品时,她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家国情怀与作家思想的联系,在打通时代背景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中,也教育学生们不单要在文学经典中找寻“自己的园地”,更要树立远大理想,回应时代关切,构建精神家园。
“我有幸在求学路上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开拓进取的意识、深入钻研的精神以及‘国之大者’的担当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下,叶老师深刻体会到教师职责的崇高与深远——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道德情操的塑造与引领,她以精湛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创新的理念做学生前行的引路人,时刻提醒自己不辜负教师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
多年来,从省级精品课程到国家级一流课程,叶老师带领教师团队,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精心雕琢成一门兼具教学广度、科研深度与育人温度的专业必修课程;从《新月诗学生成论》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到《1945—1949年东北解放区文学大系(诗歌卷)》出版落地,叶老师从专业角度出发为黑土地诗歌研究增添了几抹亮色。近年,叶老师以深厚的文化情怀与强烈的责任感,致力于培养东北文学研究人才,带领黑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导师组及研究生,产出系列区域文学研究成果。在科研教学之余,叶老师还经常参与到省市作协、文学馆所举办的各类文学活动中,致力龙江文学的推广建设,为地方高校在区域特色研究发展方面做出黑大人的贡献。

03|实践教学——在卷帙浩繁中让灯光亮,大幕启

汉语言文学是人文基础学科,也是一个走过百年的老专业,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科研上既要重视基础,把文化文学的精华一代代传承下去,也要有所开拓,引领文学实践的时代之新。2015年9月,为了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正式成立,并下设多个文学社团组织,叶老师担任中心主任。
从“明天诗社”成立到“诗歌哈尔滨”的诗人进校园,从“张曙光诗歌研读会”到“新诗百年”大型实践专场演出,明天诗社以诗歌为媒介,实现诗歌教学从研究到创作,从书本到舞台的课堂切换;从经典话剧《雷雨》的一票难求到《我本一无所恋》的完美谢幕,幕启戏剧社将课本搬上舞台,用青春演绎经典,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在实践教学中,他们有三尺讲台上的专职教师,有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还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多方参与,集创作、鉴赏、演绎于一体,全面而多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壮大,这些都离不开叶老师对实践育人初心的积极探索与坚持。
自从担任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后,加班也成了叶老师生活中的常态。一个想法到一台大戏,台前到幕后,她都要亲力亲为,话剧《雷雨》从启动到演出历时11个月;话剧《我本一无所恋》历时9个月;大型实践教学专场《新诗百年》排练历时3个月,叶老师都是从头跟到尾,协调各个部门,兼做文学顾问,解决各种难题。
 “这些实践教学成果圆满实现了我们从课堂理论向实践操作的跨越性预期,借助精心搭建的平台,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极大增强了理解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去看待文学。”叶老师如是说道。而在自己这一方实践教学土地上,叶老师也坚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现已形成了“五四青春诗会”“《雷雨》第二幕课堂实践”“小说读书报告会”三项经典教学活动,成为了理论教学的深度延伸和容量补充。

04|亦师亦友——“双向奔赴”情感的具象表达

对于学生而言,叶老师不仅是他们专业上的导师,更是精神上的引路人和生活中的暖心朋友。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起叶老师指导论文时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写作过程中,每每遇到思路不明朗、没办法推进下去的时候,叶老师经常一打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帮助学生理清逻辑,鼓励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每次反馈回来的论文,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痕迹。叶老师总宽慰学生,别对自己要求太完美,这样太累,可她为了学生文本的臻于至善,背后付出了数不尽的心思和精力。
除了对学生在学业上的指导和关怀,叶老师还重视学生的个人成长,她与学生之间,从无隔阂,愿意时时刻刻去倾听这些“小孩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叶老师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与想法,包容他们的独特个性与鲜明棱角,更致力于维护那份“以我之笔,抒我心声”的纯真与执着。尤其是在学生面对种种困惑时,通过发掘和肯定学生身上的无限可能,帮助他们沉浸思考作出最优的选择。到现在,很多毕业的学生仍然和叶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聊校园、聊家庭、聊工作,这深厚的师生情谊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叶老师说,当了一辈子老师悟出一个道理:“没有比爱学生更好用的教育方法。”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激励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因为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投入真情,也换回学生的爱戴,深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有位学生在从教两年所写的文章中这样评价叶老师:“叶红老师是我在大学接触的第一位女性老师,她成为我眼里中文系的象征。直到后来我接触到更多老师,学习了更多课程,她也依然是我未来生活的向往。”
研思诗书之奥义,躬耕于漫漫科研,是她几十年不变的坚守;授学问以文章,明真理以躬行,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何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她以辛勤耕耘回答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人们常说,好老师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叶红老师身上,这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 往期推荐 ——



文字 | 刘茜 李尚泽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 | 金松琦

责任编辑 | 张笑雷 李牧 邵明琛 王思聪 孙晟伟 金松琦

审核 | 肖博宇

黑龙江大学
这里正在发生... 黑龙江大学官方新闻平台 期待你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