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 大美新密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豫剧豫西调

文摘   2024-11-19 22:39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新密发布”  官方 权威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中原,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思想情感的阳刚之气。豫西调,也称西府调,作为豫剧的重要流派,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它曾在豫西山区和洛阳一带活跃,百姓称之为“靠山吼”。其唱腔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下压。音味略带秦腔,音乐深沉、悲壮,能将悲观、愤慨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豫剧摇篮”——新密

新密有着“豫剧摇篮”“豫西调圣地”的美名,被称为“老戏窝”,其与戏曲渊源极深。早在东汉以前,新密歌舞兴盛,“打虎亭汉墓”的“百戏图”就是明证。在这幅长7.34米、宽0.7米的横卷壁画上,不但绘有黑花的帷幕和幕后并列扦插的四面旗帜等早期舞台装饰,还有鼓乐、歌舞等栩栩如生的表演画面。这座墓室壁画的“角抵戏”“戏车图”等,实为当时歌舞盛况的生动写照。它说明新密是戏曲萌生较早的地区之一。

宋元时戏曲艺术基本形成,元代新密洪山庙的盘龙石柱、殿内梁架和拱眼壁上的戏剧人物、故事等壁画展现出戏曲发展的脉络。新密古时煤窑、造纸作坊众多,养育了众多豫剧班社,成为“豫西调”的主要发祥地。建国前后活跃在河南的诸多豫剧演员,几乎有半数以上都与新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豫剧界名家周海水、常香玉、马金凤、赵锡铭、王二顺、桑振君、崔兰田等云集新密,或从师学艺、或搭班演出,留下了辉煌的历史。

新密

豫西调


说起新密的豫西调,不能不提代表性传承人马石成老师,他12岁学戏,1953年考入密县人民剧团学生班,攻须生、官丑。曾受业于李保善、张全贵、燕长庚等名家,后又拜师王二顺,从艺六十余年,在演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习用大本嗓演唱,真假嗓结合,刚柔相济,音域宽广,高亢洪亮,控制自如,高低音衔接自然。他的唱腔具有明显的豫西调特征,在表演上,功底扎实,技艺娴熟,功架稳健。他改变了以往剧团演戏仅凭老师口传的学习方式,开创了用剧本演戏的先河。

他曾有百句不歇“响半县”的名号,被观众称为“梨园活字典”“梨园常青树”、新密第一“老戏筋”、戏剧泰斗、戏曲教育家等。在艺术成就方面,马石成老师参与过多次重要的演出和调演活动。1960年,河南省文化厅下发“挖掘传统剧目,抢救民族遗产”的通知,马石成老师参与整理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剧本。他整理出的66部剧本中,有19本被送开封地区文化局和省剧目组,后被编入“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和“豫剧传统剧目汇释”,其余的由他建立新密市戏剧资料档案室保存。他还回忆整理和编写了多部传统戏剧本,为新密豫剧事业积攒了宝贵财富。




豫西调于新密,恰似一本古老且韵味无穷的艺术古籍,满含岁月沉淀的智慧与魅力。从诞生发展至今日历时千百余年,源远流长。




新密豫西调


复兴和传承新密豫西调,已成为我们当下回归本真、重拾初心的关键使命。若这门艺术能在新密重获生机,实现传承与复兴,那将是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在新密历史长河中最为绚烂的华丽转身,也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瑰宝应有的珍视与守护。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豫剧豫西调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石成15824857051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豫剧豫西调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冠松13938281597 蔡香芬13838571166


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程丽敏   一审:赵丽娜   

二审:王   卓   三审:刘   辉

来源新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往期推荐

注意!运营时间调整 →

一周天气 |预计今天白天和周日有阵雨,其他时间以多云天气为主

重要提醒!新密这些业务可以随时办理→


▲摄影:刘宏恩


投稿方式

您可以通过进入“云上新密”APP右上角的“照相机”图标,点击“发图文”进行投稿照片。投稿成功后会有专人审核,一旦录用,您的作品将有机会登上新密发布微信哦!

关注新密发布
点亮为新密加油

新密发布
“新密发布”是新密市委、市政府新媒体权威发布平台。关注“新密发布”,实时、全面、动态掌握新密权威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