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籽之声校庆专题•求是篇 | 林柳:临南海之畔,流求是之辉

教育   2024-11-21 23:32   海南  



临南海之畔

流求是之辉

编者按:

今年是海南师范大学建校七十五周年,海师建校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和学子,值此校庆之际,让我们沿师者之历程,感求是之坚毅,开海师之新篇章。“求是”,即实事求是,探求真知,这是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海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之一。


秋风送爽 佳音传来

我校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

新晋ESI全球前1%

这得益于师生的共同努力

其中一个典范就是林柳老师

让我们跟随小年小青的脚步

一起看看林柳老师的求是之路吧





人物介绍

林柳,理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生物系主任,海南省动物学会秘书长,海南省遗传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濒危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并在PNA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全国长隆动植物保护奖先进个人,Wiley威立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



乡野淳朴之心

林柳,一种生长于高海拔、多石、陡峭地貌的杨柳科植物。生来便栖身于山林原野之中,负势劲上,幼时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待到苍翠挺拔时,反哺这片孕育它的土地。

  雨露润泽芽生根,正是儿时在福建龙岩的成长环境,孕育了林柳老师对生命的好奇与敬畏:“我出身在农村,生长于山林之间,即使后来在城里学习,每年寒暑假也会回到老家,上山放牛摘果抓虫。”这些在大自然中的奇妙体验,悄然在他心中播下了对生物科学浓厚兴趣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兴趣逐渐生根发芽,成为了他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

  岁月变换心不改,林柳老师真正与生物科学结缘,是在高中时期。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热爱教学、擅长激励学生的生物老师,老师的引导点燃了他心中本就存在的热爱生物的星星之火,进一步激发起他对生物学的兴趣,并助其形成燎原之势。此后,他参加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并在老师指导下参加市级和省级生物学竞赛并获奖,之后又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生物相关专业。自此,生物学成为了林柳老师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研求是之辉

初心不改,锐意进取,风雨征程,矢志不渝。林柳老师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和很多人一样,我在求学期间也经历过迷茫时期,曾经在云南研究亚洲象时因野外工作的辛苦枯燥,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动摇过自己的信心,甚至想过中断博士学习拿硕士学位。”但林柳老师心中那团对科研炽热的火焰并未就此熄灭。“所幸得到了导师的很多包容和鼓励,也有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支持,帮助我度过了那段迷茫困惑的时期。”从此他得以拨开迷雾,重拾勇气与信心,继续踏上了充满希望与挑战的科研征程。

林柳老师在生物科学事业中取得杰出成就,不仅源自对生物救助的赤诚追求,更是得益于他恪尽职守,科研求是的精神。对于海南师范大学校训中的“求是”的解读林老师认为,正如竺可桢院士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中所说:“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份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求是精神被林柳老师贯彻执行在教学和科研之中。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备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学子,亦秉持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谦逊态度,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科研壮举。

西沙群岛海龟的生态研究和种群监测便是林柳老师及其团队对于求是精神很好的诠释。位于南海之畔的西沙群岛全年烈日灼灼,湿热难捱。为了研究濒危海龟的种群现状,守护最后的海龟产卵场,他们在狂烈海风和炙热焦阳的双重磨砺下,于漫漫长夜中监测海龟产卵和幼龟孵化。他们不辞辛劳地记录并分析影响海龟繁衍和产卵场安全的致危因素,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资政报告形式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这种求是精神不仅为南海海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更展现了林柳教授及其团队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求是精神的真谛,为生物科学领域的后辈树立了榜样,也为这片美丽的南海增添了熠熠光辉。


躬耕育人之道

在教书育人中,林柳老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13年,他参与创建了海龟救助站并一直担任该救助站的负责老师,随后与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一起发起“爱的龟途”海龟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成立海龟保护协会。“近十年一直带着学生一起开展海龟救助救护、志愿者培训与科普宣传工作,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汗水,但更多是成长和快乐。”林柳老师感叹道。在他看来,海龟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实践的锤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求是”要躬行。关于当代青年该如何理解和实践求是精神,林柳老师给出了他的建议:“‘求是’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学术研究中,学生应秉持这一原则,不盲目迷信权威,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验来验证理论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武断、不蛮横,而是专心一致地追求真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虚夸、不浮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在学习中不弄虚作假,在工作中不敷衍了事。”

与发展同辉,与时代俱兴,实践发展同时需要顺应时代的浪潮。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林柳老师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求是’精神‌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求是’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基本准则。创新则是面对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新的形势,能够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求是创新的精神不仅指引着林柳老师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探索真理,并且还激励他以求真务实和勇于突破的实践态度为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其在时代潮流的助推下不断向前。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行知之道和推动科普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林柳老师作为科研科普与教书育人路上的践行者,诠释了“以教促研”、“以研助教”内涵,其深知科普教育对培育人才的意义,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科普教育事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注入海师人的力量。



-END-

采访人|朱昱熙 何明朗 潘以宁

受访人|林柳

文字|潘以宁 何明朗

文字审核|杨柳 朱昱熙

排版|彭思琪

审核|杨思佳 李艳萍

指导老师|郑伟民 蔡挺


往期推荐

共青小海狮
海南师范大学共青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