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河湖竞锦绣 治水为民生— —建湖水利发展成就综述

文摘   2024-11-03 11:40   江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治理水患,先后开挖沟河2000余条,建设良田数十万亩,年年稻谷香、鱼满塘,使得“鱼米之乡”美誉名不虚传。党的十八大之后,建湖水利实现新飞跃,12年间水利投入50多亿元,改造新建泵闸站1700余座,疏浚河道2600余条,建设生态景观河道500余公里,“水乡”的诗意就在眼前,成为“梦里水乡”。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湖围绕水安全首先抓“挡”,依靠圩堤防御抵挡。此项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修堤做圩,到后来不断提高圩堤建设标准以及贯穿其间持续不懈的联圩并圩工程,累计完成的土方占到全县境内水利总土方的三分之一。建成的圩堤成为抗御洪涝不可或缺的屏障。其次抓“开”,组织群众开河治水。针对建县前境内河道布局不均,水系紊乱,断头河、绝头沟比比皆是,安全隐患遍存的状况,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建湖人民在承担和完成域外工程的同时,踊跃参与境内开河治水,利用冬春,开沟挖河,期间全县累计开挖河道近2000条,使得全县水系得以合理调整,保证大涝之年水流畅达。第三抓“排”,打造闸站排涝泄洪。1950年前,县境无一闸站,洪涝发生时,浊水横流,毁田损房,群众苦不堪言。1960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造闸建站被提上日程,并不断加速。至2016年,全县拥有闸站数和排涝泄洪能力均创历史新高。1991年,建湖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由于多年的治水付出,应对有力,损失被降至最小。此后,2003、2006和2007年,均发生过严重洪涝,历年所建工程不仅经受考验,而且发挥极大作用,保证县境平安度汛。



党的十八大以后,建湖治水出现新的跨越,实现安全水利、生态水利并重的治理措施,浚河造泵建闸与生态水环境建设紧密结合,由“安全水利”向“生态水利”嬗变。全县累计投入水利资金达50亿元,水利投入相当于前30年总和,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县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千亿斤粮田治理工程、洼地治理工程、小型灌区治理等项目,先后新建、拆建、改造圩口闸870余座,排灌站630余座,疏浚河道2860多条,完成土方4850万方,使全县境内上世纪90年代旧闸站全部得到更新,抗排能力实现历史性翻番。与此同时,水利设施建设与环境景观改造紧密联系,一座座泵闸站星罗棋布、靓丽新颖,矗立在水乡大地,既是安全屏障,也是美丽景点,一条条河道犹如一条条玉带在水乡平原飘拂,成为名副其实的“梦里水乡”。



2000年起,我县持续开展工业“治三废”活动,在加强电镀、印刷、造纸、医疗等行业污水排放管理的同时,研究出台新的治污举措,先后于2005、2008和2010年在县城城北、城东和上冈建起了3座污水处理厂,分工地域,包干处置。期间还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了曾是建湖传统行业但污染严重的39家乡镇花炮厂和42家小化工企业。发展“沿水”绿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主管部门会同乡镇立足护堤、固土、美水,坚持不懈开展植树绿化工作,结合联圩并圩,做到新圩区建到哪里、绿化就跟进到哪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许多地方绿色长堤已成为水乡大地的别样风景。打造水美景观。建湖利用县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秉持上善若水、水润建湖理念,将上世纪70年代县城南郊两座砖瓦厂留下的两个废旧窑塘变废为宝,于2010年建成一座占地2000亩(其中水面1000亩),融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双湖公园,供市民休闲观光。先后于2002年和2015年结合河道整治,建起西塘河和神台河风光带。投资建设以龙文化为特色的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现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和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抢抓国家中小河流治理契机,蔷薇河、李夏沟和盂兰河等疏浚、维护、绿化一气呵成,尽显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水生态新貌。




时下,景观水利遍及全县各地,神台河、西塘河、李夏沟、串场河、九龙口、双湖公园等水利景区处处鸟语花香、草木葱茏,一花一世界,一步一琼瑶,水乡处处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文 字:刘世一 刘 萍 王学言
编 校:刘   源 李可可
责 编:吴旭刚 田 俊
审 发:郝 飞 吕志平
声 明: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建湖发布
第一时间知晓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政务活动、民生、新闻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