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治践行者”
到“心灵种花人”
——记黑龙江省北安监狱
八监区监区长丁瑞
深刻理解法治精神,创新教育模式,温情公正执法……在高度戒备监区里,黑龙江省北安监狱八监区监区长、四级高级警长丁瑞不仅是法律的捍卫者,更是心灵的修复者。他用法治教育和人性关怀搭建起罪犯与社会的桥梁,用坚守和创新为监区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故事,是新时代司法警察群体的缩影,更是法治监狱建设的一幅生动画卷。
用法治引领,建设高墙内外共生秩序之美
丁瑞深知,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维护宪法权威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在他的工作中,法治教育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抓手。他不仅将普法课程作为监区日常活动的一部分,还创新教育模式,以“罪犯学习日”和“重要节点”为契机,努力通过深入浅出的宣讲和案例分析,让罪犯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2022年,适逢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丁瑞代表北安监狱参与司法部策划的“宪法故事”节目,分享了他在罪犯教育中的法治实践。在他的推动下,八监区全年组织普法教育20余次,覆盖罪犯1600余人次。越来越多的罪犯开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内部矛盾,“以法正心”逐渐成为监区的新风尚。
丁瑞对法治的忠诚不仅体现在教育工作中,更融入了监区管理的细枝末节。他提出了“戒备分级、空间分区、教育分类、处遇分等、动态分流”的管理体系,既加强了监区的秩序感,又给罪犯创造了适应性的改造环境。在他看来,法治不仅是社会的秩序之基,更是罪犯内心转化的重要支柱。
坚守“火山口”,用担当破解高危险命题
北安监狱八监区是黑龙江省第一所高度戒备监区,专门收押高度危险性罪犯。丁瑞的工作环境被称为“火山口”,他不仅要面对突发风险,还要在高压力中寻找罪犯教育转化的最佳路径。
才某是一名因贩毒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抗拒改造且多次自残,是监区重点关注的高危对象。丁瑞发现,才某的抗拒背后是深深的家庭情感缺失。于是,他主动联系才某的妻子所在的女子监狱,为他们创造视频会见机会;又安排才某的父亲探视,用亲情唤醒才某的希望。最终,才某主动表示愿意积极改造,为未来与家人团聚争取机会。
丁瑞深知,面对危险罪犯,仅靠硬性的惩罚手段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他创新引入心理疏导和技术支持,在监区内设立心理宣泄室和VR体验区,为罪犯释放压力、重塑信心提供渠道。此外,还引入“智慧课堂”,通过电子设备展示社会发展的新面貌,让罪犯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帮助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步与社会接轨。
用温情感化,化解顽固心结的细节与艺术
监区管理不仅需要严密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还需要一种温情化人的力量。丁瑞常说:“罪犯也是人,医生能治病犯的病,我们要医病犯的心。”他用这一理念打开了许多顽固罪犯的心结。
病犯监区的梁某曾是一名“刺头”,在狱内屡次违法违纪,不仅对改造毫无兴趣,还声称“这辈子都不打算出去了”。丁瑞并未放弃,而是细心了解梁某的病情,跑遍多家医院为其咨询治疗方案。当梁某外出就医无人护理时,丁瑞和同事们轮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甚至在疫情期间为他翻身、擦背。
一次,丁瑞因工作未能陪伴家中病重的老人,这一幕恰被梁某看到。梁某第一次意识到,眼前的警察不是冷漠的执法者,而是有人情温度的“亲人”。他被丁瑞的真心打动,从此态度大变,主动配合改造。
这种点滴的关怀不仅帮助梁某转变,更成为整个监区的榜样案例。丁瑞相信,每个罪犯的“硬骨头”都有一个“软肋”,而找到并温暖这个软肋,就是监狱警察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促进公正执法,让法律的光辉普照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丁瑞始终秉持司法公正的原则。在他的工作中,罪犯的权利和义务被清晰地界定,每一名罪犯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改造。
在病犯监区任职期间,丁瑞面对的是一群“刑期比命长”的老病残罪犯。很多人对生活失去希望,甚至以极端方式反抗管理。丁瑞以严格的执法和温情的帮助为手段,一方面坚定执行法定程序,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通过耐心倾听和实际行动,逐渐融化罪犯的抗拒心理。他坚持“公正是改造的基石”,在执法中注重程序和人性化并重,既提升了监区管理水平,也赢得了罪犯的尊重和信任。
从梦想到现实,一个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答卷
丁瑞从警24年,凭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显著的教育成果,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新时代政法英模、黑龙江省优秀监狱人民警察、黑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黑龙江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1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法治的执着追求,对监狱事业的无限热爱。
高墙内外,法治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在丁瑞的工作中交相辉映。他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了人民警察的职责与担当,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的真正意义——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尊严与公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