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东西放在袖子里,为何不会掉出来?

乐活   2025-02-06 20:16   陕西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剧中人员从袖子中掏出银子或者其他物品,仿佛里面就是一个百宝箱。



相信你也疑惑过,这么宽大的袖子又放着这么多东西,为何不会掉出来?

在里面难道有什么复杂的机关设置?


▲影视剧《琅琊榜》剧照


这要从古人的衣服口袋说起了。

古人的东西并不是都放在袖子里面,毕竟不太方便,因为古人衣装一般没有现代印象中的口袋。


▲战国 陈家大山楚墓帛画


如遇远行,比较大一些的物品一般放在行囊包袱里。

古时候一些王孙贵族,都是把东西打包起来,让下人拎着送回家。


另外可以放东西的地方就是,交领服中两襟在胸口形成相交的空隙和腰间系有腰带而形成的空间,即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怀揣”“怀中掏出”的由来。



而把东西放进袖子的这种情况多半是发生在如上朝这样重要的场合,而这样做的条件是衣服有大袖子。

因为古人的袖子也有窄袖,就是袖子是直的,而宽袍大袖一般只有身份的贵族才会穿。


▲清代大襟窄袖镶花边夹袄


普通百姓并不穿这种又费布料又累赘碍事的宽袍大袖,因为劳动的缘故,他们通常会穿短袖或者把袖子勒起来。


▲影视资料


而那些衣服的宽袖里就是缝有口袋的,长袖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口袋应该在肘部,口袋开口方向与袖口相反,呈梯形。




换而言之,古人袖中取物并不是两手交错、伸进袖口就可以,影视剧的表现更像变魔术或者哆啦A梦。

口袋较深可以避免口袋物品滑落,也更安全,所以也可以放一些银两和贵重物品。


这样的话,即使双手下垂或者作揖什么的,袖子里放置的物品也不会掉出来。


▲《琅琊榜》剧照


当然,如果你以为古人的袖子只是用来装东西的,那你就错了。

因为衣袖兼有毛巾、衣袋、指喻、舞具、礼仪等诸多功能。



毛巾、手帕


古人一般将衣袖当毛巾、手帕,用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这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

古人之“掩面”“掩涕”“掩泣”等习惯用语,便是这一作用的体现。



 歌舞 

看过那些影视剧中的歌舞想必对这个作用有所体会。

《楚辞·招魂》中状郑舞之容曰:“祍若交竽”,衣袖长,也让歌舞多了几分柔美。



 情感表达 

我们如今很多成语如“袖手旁观”“投袂而起”就体现了这种表达情绪的效用。

“拂袖而去”,以甩袖离开表示不悦、生气、不理睬之意;“袖手旁观”,表不参与、不关心、中立之意。



 指代、比喻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两袖清风”。

如上面所说,正因为古人袖子用来装一些钱财,所以会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清贫的人或不贪污的清官。



 礼仪规范作用 

古代服饰在政治生活中,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礼仪规范。

“礼仪之邦”与“衣冠之国”,正显示了服饰与礼仪的密切关系。


在特定场合,古人都会换上有宽大袍袖的礼服,这样有利于显示庄严与稳重。

第一收藏1cang

注:以上图文由第一收藏_任昆整理自网络。


专注 精品收藏

总有一款· 属于你

更多宝物就在,微信 yj1cang

第一收藏1cang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第一收藏网www.1cang.net官方微博 @\x0a 第一收藏网1cang\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