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参加采访活动的嘉宾在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参观。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摄
皑皑白雪中,穿着各色滑雪服的雪友,让太舞滑雪小镇成了多巴胺之花处处盛开的冬日花园,雪友抱着滑雪板等待入场的长龙,蜿蜒不见首尾。
津云新媒体集团采访中心策划人彭俊勇爬到高处,举起相机一顿猛拍,小镇浓郁的欧洲风情和年轻人的活力四射让他觉得一下子就“热”了起来。他笑着说:“我跟刚遇到的雪友学了一句话,‘不是瑞士去不起,太舞更有性价比’。”
伴随着劲爆的音乐,现场DJ挥舞着双手,大家情不自禁跟随着欢快的节拍跃动起来,氛围感拉满。一身专业装备、正抱着雪板开心地跟着爸爸往前挪的四岁小雪友阿金,吸引了采访团众人的目光,拍照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小姑娘大大方方做起“推荐官”:“我爱滑雪,我爱这里,崇礼欢迎你!”
来崇礼,怎能不打卡“雪如意”?如今,跟这柄如意相关的业态已远不是一个丰富多彩可以形容。“顶峰俱乐部可以承接会议、办演出,行止区足球场能容纳近万人,正在建设观光缆车和国内最长的高山单轨滑车。在这里,沉浸式VR体验、巡游、机车表演等,总有一款适合你。”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艳丽热情地介绍着。
中国日报网客户端和直播运营部主编金丹摆出手托“雪如意”的造型,让同伴给她拍照。其实,早在“雪如意”建设完工时,她就采访过“雪如意”的总设计师张利。“那时,我们对冬奥场馆赛后利用问题都不是很有底,没想到它和它的朋友们如今焕发出超出预期的生机和活力。”
喜欢骑车的金丹还被崇礼的“夏骑”种了草。“听说很多北京的朋友早晨‘打高铁’来骑车,当天就能回去。”金丹说。如今,崇礼已经打造一批高品质休闲度假综合体、旅游度假区和低碳高端旅居社区,满足各类消费群体四季休闲度假需求,这座冬奥小城已经实现了从“一季火”向“四季热”的转变。
有人因为激情四射的冰雪运动奔赴而来,也有人因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时时上新的文旅项目爱上这里。
12月10日,采访团来到张家口大境门。夕阳下,巍峨古朴的“万里长城第一门”,别有一番走过岁月的沧桑味道。
甘肃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举起手机拍下这壮美瞬间。谈到感受,他的眼睛亮晶晶闪着光,“我最想说的就是门匾上这四个字‘大好河山’,近年来,无论是天下第一雄关甘肃的嘉峪关,还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中心大境门,抑或其他长城地标都有了诸多新的文旅体验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化+旅游+科技的赋能,让长城这个大IP‘活’起来,又‘火’起来。”
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万全右卫城,有“京西第一卫”和明代卫所制“活化石”之称,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军堡卫所之一。2021年以来,万全区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为契机,对右卫城展开全面的保护利用工作,让古城绽放出新的光彩。
走过城门,如同穿越时光隧道,明清仿古街区两侧,古香古色的店铺林立,原创实景大剧《大道回响》火热上演。“今天是我们万全右卫城一年一度的开茶仪式,吉时已到……”万全区华梅少年晋剧团的演员们将发生在外贸商道张库大道(张家口—库伦)上的故事演绎得分外精彩,引得掌声阵阵。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委、全媒体调度中心主编刘海鹏说:“各地打出沉浸式演出牌的景区有很多,也都在短期内迅速聚集起人气,但要想将网红变‘长红’,就一定要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做出自己的特色。”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话我们都听过。”采访团队中,大家互相推介起自己体验过或向往中的“河北味道”。有人看过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有人吹过秦皇岛的海风,有人想去感受石家庄的摇滚,也有人要尝尝保定的“驴火四件套”……在他们兴致勃勃的描述中,一张河北文旅打卡地图似在眼前。
“数字孪生城市”是什么样子?场景汇又是什么概念?空天信息、低空交通、垂直大模型、医疗大健康,这些对大众而言颇有几分陌生的词汇,背后是怎样蓬勃的产业……12月11日,采访团的成员们带着这些疑问踏上了“未来之城关键词”的解锁之旅。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站在高规格高质量的现代化科技园区门口,招牌上的几个大字让北京日报客户端主编左颖倍感亲切。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一张金名片,中关村在北京的创新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中,它同样肩负着重要作用,非常开心和期待能够有机会参观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园区。”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8月开园运营至今,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承接疏解能力不断增强,如今已有120家科创企业、千余位高层次人才在这里集聚。认真看完展厅介绍,左颖跟随工作人员来到B2栋二楼的咖啡厅,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这里也是园区里“头脑风暴”的宝地,经常举办创新创业分享沙龙活动。“这一圈参观下来发现园区里创新创业的氛围非常浓,相信咱们雄安新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好氛围不是简单地把企业搬迁过来就能实现的,更意味着服务的升级和全覆盖。参观过程中,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产业服务部部长李维轩给大家讲起科技园里的小故事,从创新服务模式,到助力上下楼成为上下游,再到促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桩桩件件让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朋友们听得兴致盎然,“你在这找到了哪些创业搭子”“这个金点子咋落地”,一不小心,故事会变成了集中采访。
智慧康(雄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杰收获的“粉丝听众”格外多,讲起今年8月他们通过科技园这个平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便与雄安兴元、妙心生物达成战略合作的前前后后,采访团里爆发出一阵掌声,“楼上楼下距离不过十几米的三家企业,就这么轻松地组成了黄金战队,厉害!”
北京青年报新媒体中心视频部记者傅辰林听得仔细,拍得认真,“京津冀一体化的合作沟通越来越多,这次真是不虚此行。雄安是科研创新的高地,也是媒体人‘采火花’的富矿。”
这种媒体人独有的“幸福感”,在雄安新区并不稀奇。来到“云上新城”雄安新区城市计算中心,采访团更是感觉“挖到了宝”——这个“城市大脑”如同科幻大片里刻画的未来世界,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整个雄安的运行数据,超过200亿条城市运行数据汇聚于此,哪条路车流量比较大、地下管廊有没有异常、小区里的垃圾箱有没有满……在这里,一目了然。
“之前就听过一句话:雄安的空气里都是创新的味道。现在来看,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新黄河客户端京津冀新闻中心总监李运恒不禁赞叹,雄安在建设物理城市的同时,一座数字城市也在同生共长。
雄安把创新写入基因,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孪生城市”这个词在此具象化起来——在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嘉宾们体验到了手机直连卫星,拨打卫星电话,发送卫星短信的神奇便捷,还能以“云端视角”俯瞰雄安新区交通路网情况,感受穿梭于容东片区的“窄路密网”中,即使上下班高峰也能“绿波通行”的轻松畅快。
在剧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采访团不但看到了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将充电枪接入电动汽车充电口的插拔枪机器人,将汽车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即刻开始充电的搬运机器人,还体验了“张北的风,点亮雄安的灯”这独属于科技创新的浪漫……
“在雄安,全年停电时间小于30秒。”讲解员这句让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的话,人民雄安网记者王红却深有体会。从2018年开始参与雄安新区的报道,她敏感的触角就伸向这种藏在数字里的“小确幸”中。在她看来,一个智能化的城市不只看数字指标,还应该让科技的美妙撒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便民、惠企、兴业的生动场景中,让生活更美好。
采访团参观期间,恰逢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暨系列大赛的新闻发布会举行,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分享起自己的兴奋感受。“发布会时,我就在现场。”王红说,能见证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在雄安汇聚、在河北孵化转化的火热场景令她自豪,雄安新区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采访团中有河北这片热土的新朋,也有故友。几天的行程结束,很多人由衷地说:“看到了一个昂扬向上、更有活力的河北。”
上游新闻执行董事、总经理牟勇就是河北的一位老朋友。
1999年,牟勇曾作为摄影记者来到张家口张北县采访拍摄。回想当年初行之旅,牟勇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漫长的路途。“记得当时从重庆几经周折到了石家庄,再坐绿皮火车到张家口,又晃晃悠悠了一整天。”
而这次,从出家门,到飞抵北京大兴机场,再乘车赶到崇礼,牟勇一共只用了半天多的时间。媒体行结束后,他发自内心地赞美:“高铁通车了,高速公路更快了,隔着25年时光再见河北,变化天翻地覆。”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近年来,紧抓北京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张家口的交通有了质的提升:完成张家口宁远机场改建,开通京张、崇礼、张大、张呼4条高铁,建成延崇、京蔚西段等7条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网,密切了张家口和周边地区的联系,也推动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而雄安新区,同样也因为交通的便捷迎来产业要素、创新要素的不断聚集,这座未来之城从无到有、从蓝图到现实画卷,迅速成长。
采访团驱车从崇礼赶赴雄安新区,延崇高速驶向京雄高速的一路,平坦畅通。越靠近雄安,能看到的全国各地的车牌种类越多,这让《经济观察报》编委、政研院院长宋馥李的心绪也跟着飞扬起来:“早就听说过,在雄安新区流行一句话,叫‘放下行囊,成就梦想’,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见证者。”
其实,宋馥李何尝不是这座未来之城拔节生长的见证者,从业多年,他一直在关注着河北经济的发展。“十几年前,我曾分别到访过崇礼、雄县,那时崇礼还是京郊周围出了名的贫困县,雄安新区也尚未规划,两个破旧的小县城让人唏嘘。”宋馥李说,再访故地,两座时尚、现代的城市让他发自内心地欢喜,尤其是雄安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在雄安新区未来的主城区——启动区,采访团的成员们一起登上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的瞭望台,欣赏这座新城的“朝气容颜”:雄忻高铁雄安城际站、京雄快线航站楼站、国贸中心和东西轴线公共交通项目热火朝天推进中;这些交通枢纽不远处,是中国中化大厦、中国华能总部等疏解企业建设项目的身影……
正观新闻副总编辑王长善请同伴在这里为他拍下一张照片,在他的身后,“金芦苇”(中国中化大厦)和“生命之树”(航站楼主要承重结构)已经显露身形。“在这里似乎真能听到拔节生长的声音,从出生就代表着中国城市建设前沿的未来之城,正在阔步前行。”王长善赞叹。
故友纷纷为河北的成长之快点赞,新朋则醉心在所见所闻所感的温暖细节之中。
南方日报记者宾红霞第一次来到河北,每处体验都是新奇的:她和媒体小伙伴们组团打卡云顶滑雪场的雪道,体验冰雪运动的动感活力;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探访地下城市,感受这里的有趣神秘……
而她最深的感触,来自亲眼所见的凡人微光中。“我在云顶遇到的滑雪教练谢霆特别专业,听介绍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借着崇礼雪场集聚的优势,他从保安做起,自己逐渐转型成了滑雪教练,还开起了滑雪俱乐部,当上了国家级滑雪裁判员,真是了不起。”宾红霞说。
同样是第一次来河北的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关注》副制片人唐赟,则将目光投向了雄安新区的回迁群众,从村民到居民,因为雄安新区的发展,他们过上了舒适的宜居养老生活。在雄安新区容西第一养老驿站采访时,她体验到了这里由社区食堂、邻里驿站、养老驿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起的“15分钟生活圈”,82岁的容城县沙河村村民王小贺和老友们相约在这里打乒乓球,精气神十足的老人告诉她:“风不吹,雨不淋,家里的孩子们在附近工作,每天回家都能团聚,就是好日子。”
来源 | 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 | 张孟臻 实习编辑 |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