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西阳乡:念好红牛“政策经” 走上养牛“致富路”

文摘   2024-11-26 10:06   甘肃  
崆峒区西阳乡地处崆峒区北部塬区,乡域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6.53万亩,全乡辖13个行政村共计2873户12700人。作为少数民族乡镇,养牛历史悠久,群众养殖经验丰富,家家户户都是养牛的行家里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肉牛养殖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多年来,西门塔尔牛一直是西阳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对优质肉牛品种需求的不断提高,平凉红牛政策的春风吹到了这片土地,为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西阳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者巍说。

梁源草畜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前靠着养西门塔尔牛,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这几年,市场上对牛肉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进口牛肉对市场的影响,牛肉的价格有时候也不太稳定了。平凉红牛适应环境能力强,肉质风味独特,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政府有好政策,我就做起了红牛养殖。”养殖户钟福云指着连片的窑洞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栋栋宽敞整齐的高标准养殖圈舍排列整齐,一头头体型健硕、毛色红亮、神态怡然的红牛正在牛棚里悠闲地吃着饲草,俨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今年总共养了21头红牛,年出栏量预计能达到10头左右,周边的村民也都跟着养起了红牛。”钟福云笑着说。

今年以来,西阳乡坚持将品种改良作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依托现有梁源草畜农民专业合作社、唐湾窑洞生态养殖基地等规模化养殖场,广泛宣传《关于加快推进平凉红牛扩繁增量的十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机遇,组织村社干部、养殖农户赴庆阳市、泾川县等周边地区进行考察调研,深入了解掌握红牛养殖技术、注意事项及市场行情,动员群众开展红牛轮换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平凉市农商行西阳支行、甘肃银行,帮助养殖户办理产业发展贷款,邀请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开展“平凉红牛养殖”技术培训,有效消除群众关于肉牛市场低迷所产生的担忧和顾虑,进一步坚定了群众发展红牛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新购进平凉红牛350头,红牛存栏达到1100头以上。

平凉红牛

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市场主体。西阳乡立足做大前端、做强中端、做优后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实现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依托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和梁源草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养殖场,培养了“鸿鑫斋”“温师大盘鸡”“小鲤鱼火锅”等一批本土餐饮企业,全面提升了牛产业发展的附加值,在增加企业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唐湾窑洞生态养殖基地

唐湾村窑洞生态养殖基地是西阳乡紧紧围绕产业链“链长制”要求,利用废弃旧窑洞和闲置宅基地探索绿色养殖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196万元,占地面积50亩,共维修改造废旧窑洞129孔,配套建设饲养棚3750平方米、草料棚1920平方米、管理用房860平方米,平整院落9200平方米。目前,肉牛存栏570头。

红牛散养场

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疾病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销共享的思路,最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提升养殖效益。通过养殖基地深挖养殖大户潜力,激发群众养牛积极性,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形成“小群体、大规模”抱团发展模式。同时,通过订单饲草、吸收务工等机制就近解决脱贫劳动力30余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该小区的投用,将唐湾村饲草配送中心、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高梁村梁源草畜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整合、连点串线,完成全乡肉牛全产业链条深度布局,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利益链。养殖小区能够带动唐湾村及周边群众向养殖小区出售玉米秸秆、青贮饲草,增加唐湾村饲草配送中心饲草销售量,实现饲草专业化加工、商品化流通、产业化发展,助推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西阳乡党委书记赵建军表示,西阳乡将立足辖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创建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任务,抓牢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构建“种养加销”体系,带动饲草种植、屠宰加工、市场销售、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平凉红牛产业,让更多群众走上红牛产业致富路。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张建强 冶永强

编辑:赵婧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农业政策法规; 报道三农工作动态; 提供农业市场信息; 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党建动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