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走近大国工匠 | 徐立平:刀尖上的“舞者”

汽车   2024-11-23 08:47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评价大国工匠,多次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国工匠徐立平的故事。




在中国航天科技的浩瀚星空中,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却光芒四射的工匠——徐立平。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高级技师。37年来,徐立平以非凡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在火药整形这一领域书写了一段段传奇故事,被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苦练成就绝技 


发动机是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装备的“心脏”,为火箭和导弹飞行提供动力。发动机固体燃料通常采用浇注固化成型,其主要成分是火药。由于每一款产品的固体燃料所要求的燃面形状、角度、重量等都不尽相同,一些细微的、特殊部位的操作只能靠人工来微调,再精密的机器也代替不了。而固体推进剂药面精度要求极高,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用特制刀具给火箭固体燃料药面整形,就是火药整形师的日常工作,其中的危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1987年,19岁的徐立平从技校毕业,成为一名火药整形师。初来乍到,徐立平面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师傅的一堂“特别课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在空地上,师傅点燃一小块废火药,瞬间,火光冲天,气浪汹涌,浓烟滚滚。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徐立平,也让他明白了自己手中这把刀的重量和责任。


工作中的徐立平    来源:人民日报


从此,徐立平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苦练之路。从最基本的磨刀、拿刀、推刀、铲药、找平学起,反复练习每一个基本动作,力求精准无误。师傅的教诲“切削要薄,用力要匀;心静气沉,不可浮躁”成了他心中的座右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徐立平终于练就了刀刀精准的肌肉记忆,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药整形师。


在长期实践中,徐立平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技艺,还练就了一项绝技——“一摸准”。仅凭手感就能判断药面的精度是否合格,无需测量工具。为了练成这项绝技,徐立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日复一日地触摸药面,感受其细微的变化,直到手指上的每一寸肌肤都记住了那份独特的触感。在后来的工作中,徐立平这一技能多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立功挖药突击队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在试车前出现了故障,面临报废的危机。一旦报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科研进度延误。关键时刻,徐立平临危受命,加入了突击队,负责挖药修复工作。


挖药修复是一项极其危险且艰巨的任务,需要钻进发动机内部,在十几吨推进剂的包围中操作,过程异常艰难。徐立平和队友们轮流钻入芯孔,半躺或半跪在狭窄的空间内,每次只能挖出四五克火药。火药散发着浓烈的刺鼻气味,加上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每个队员每次最多只能坚持10分钟。就这样,徐立平和队友们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像蚂蚁啃食一样,一点点地挖出了300多千克火药,成功排除了故障,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超500万元,保证了研制进度。


30多年来,徐立平忍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寂寞,以精湛技艺和过人胆识“雕刻火药”,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云霄,从一名普通航天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


 创新引领未来 


徐立平工作照    来源:新华网


徐立平深知在火药上动刀子的危险,因此一直致力于提升整形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他提出了远距离数控整形的思路,主动学习数控技术,成功引进和应用了数控整形机。


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实现了数十种发动机的数控整形技术应用,实现了80%以上的型号具备远程数控整形的能力。这一变革不仅大大提高了整形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徐立平还带领班组员工设计、制作和改进了30多种刀具,其中一种被命名为“立平刀”,成为班组的标志性工具。


除了创新外,徐立平还非常注重传承。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历练。在他的指导下,班组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工匠人才,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  王岩磊)

来源:时事伴成长

菏泽公交集团
乘客至上 情满公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