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地势西高东低,河谷深切、山高坡陡,境内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865米,最低海拔631米,最大高差达2234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表崎岖、土壤贫瘠、生态脆弱,耕地资源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状态。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水城区在深入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方面都有哪些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什么成效?下一步,水城区将如何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记者专访了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水城区委书记陈石。
记者:请您介绍水城区在深入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尝试和探索?
陈石:近年来,水城区立足实际、尊重自然环境、着眼发展所需,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在有限土地资源条件下,答好“政治大考”、走好“发展新路”、办好“民生实事”。
从组织架构抓起,以“关键少数”构筑“四梁八柱”。按照“党政主要领导主动带头、区级联系领导蹲点督导、乡镇包片干部具体操作”的原则,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29名区级领导包保乡镇抓督促、58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领图斑抓整改、174名乡镇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地块抓整治,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扎实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从顶层设计抓起,以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强化底线约束和空间管制,统筹考量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用地布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乡镇、具体村庄、具体地块,让每一亩耕地“实至名归”,让土地管控更符合水城区情、更契合乡镇实情、更贴合群众民情。
从实操流程抓起,以系统思维推动项目建设。在吃透上级政策和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创新推出“前置找补、现场核查、会商研判、组织实施、入库报备”五步工作法,有力保障后备资源找得准、整治措施抓得实、项目建设速度快。
从条块结合抓起,以网格监管提升执法质效。坚持先试先行,创造性提出土地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构建区、乡、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
从全员参与抓起,以惠民为要促进就业增收。把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补充耕地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采取有偿租赁群众的拖拉机、微耕机、挖掘机等机械,聘请农民工进行施工、整地等工作,并通过支付管护费用、青苗补偿费等方式,持续带动农民实现二次增收,让群众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得实惠、有收益。
据统计,2023年累计组织群众约4万人次参与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发放务工费约320万元,有效促进群众增收;也将耕地补充地块纳入地力补贴范围,兑现种植蔬菜、油菜等作物补贴281.92万元,让涉及农户享受补贴政策红利。
记者:近年来,水城区在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石:水城区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这个“国之大者”,以“绝不能有闪失”的政治自觉,强化“不敢占”的震慑、完善“不能占”的制度、拓展“不想占”的路径,坚决扛牢扛稳耕地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厚植粮食安全根基。 把耕地保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突出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
坚持“砸冰破题”,实现量质齐升。因地制宜推动山上耕地稳步调整到山下,推动山下果树苗木“化零为整”上山上坡,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水城区耕地保有量面积为90.91万亩,超“三区三线”划定保护目标面积1.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3.77万亩,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均达到目标考核要求;15°以下耕地面积32.85万亩,占比35%,较2020年的31.46万亩和34%,分别提升1.39万亩和1个百分点,耕地质量实现有效提升。
坚持“精准施策”,守牢耕地红线。针对耕地占补失衡、闲置不用、布局不优等问题。近年来,畅通耕地“入口关”,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积极实施补充耕地项目,累计补充耕地1万余亩;盘活用地“存量关”,采取一宗一策、分类施策等精准措施,累计处置2万余亩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优化耕地“布局关”,充分考虑水城区耕地基础条件差、海拔落差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先天限制因素,统筹推进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累计优化调整耕地1.9万亩,实现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坚持“各尽其能”,确保良田粮用。按照“资金有来源、技术有支撑、物资有保障”的原则,全面整合各级力量,成功争取上级资金427万元,并在全区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财政资金1073万元,以奖补方式激励乡、村、组三级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就地恢复、耕地疑似流出图斑核实整改等工作。
同时,统筹人才“组团式”帮扶专家、农技人员、水务和自然资源业务骨干74人,组建耕地保护工作专班,加强业务指导,为推进耕地保护提供智力支撑。结合农业生产工作,向有意愿种植整改图斑耕地的群众或村集体合作社提供物资支持,去年以来,免费发放油菜等种子1252吨、蔬菜幼苗350万株、农膜25吨、化肥1752吨,以硬措施确保了耕地“良田粮用”。
坚持“标本兼治”,做到疏堵并重。深入推进“一地一策一责任”整改措施,加大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图斑整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卫片执法等专项行动力度,建立就地恢复、异地补划、完善手续3本台账,明确专人牵头,采取“一日一通报一研判”的方式,举一反三抓整改、解难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整改,坚决避免出现“一票否决”。
除此之外,还抽派业务骨干成立指导工作组,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精准研判分析,完善各类用地审批手续办理抓整改,并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记者:下一步,水城区将如何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陈石: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对于水城区来说,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关乎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实抓细抓好。水城区将持续强化“不敢占”的震慑、完善“不能占”的制度、拓展“不想占”的路径,把耕地保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坚决扛牢耕保粮安政治责任。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耕保粮安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性质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落实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持续细化土地网格化监管机制,健全完善耕地保护网格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链条,确保耕地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从源头遏制新增土地违法。同时,加大耕地保护督查检查、宣传教育力度,实行终身负责、终身追责、终身问责机制,确保全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科学合理。
积极探索土地开发利用路径。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耕地为辅”的原则,优先将从低坡度耕地中流出的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恢复为耕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加大对新增耕地开发选址、立项、施工、验收、耕种管护的核查力度,实现新增耕地开发全程监管、动态监测、快速入库。
有效提升山区耕地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持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修缮机耕道、灌排等耕地基础设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因地制宜推动园地林地“上坡”、耕地“下坡”,加大撂荒地清理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合理开展“旱改水”工程,优化地类布局,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来源:天眼新闻
编 制:水城区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陈龙
监 制:汪靖恒
责任编辑:彭玉樘
编 辑:王茹 谢娟 李韵
热 线:0858-6665222
投稿邮箱:scxrmtzx@163.com(附图)
-------------
往期 推荐
乡愁印迹 水城村史村事 | 娱乐村:民族共荣,产业兴旺,群众幸福安居的落脚之地
百姓健康 | 秋冬季节有哪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潜伏期有何不同?
水城区融媒体中心已有新媒体平台
中国凉都 康养水城
水城融媒公众号
法治水城公众号
水城融媒抖音
法治水城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