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 村史村事 | 大寨村:乡土深处的岁月长歌

时事   2025-01-27 11:05   贵州  

大寨村,这片位于织金县龙场镇东南方向的土地,如同藏在大山褶皱里的璞玉,质朴中透着温润,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气息。它的美,不在那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不在繁华喧嚣的都市景象,而在于那被岁月沉淀下来的宁静与醇厚,那融入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炊烟的生活气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公鸡的打鸣声便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寨村。缕缕炊烟从错落有致的屋顶袅袅升起,与山间的薄雾相互交融,仿佛为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此时,勤劳的村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田间地头,处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历史溯源,岁月留痕

大寨村的历史,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轴画卷,虽不见金戈铁马的宏大叙事,却满是岁月沉淀的质朴痕迹。

解放初期,大寨村归属自强乡,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踏上了一段充满变数的发展旅程。1958年,比栖大队宣告成立,归龙场公社管辖;1963年,行政区划调整,大寨村转属熊寨公社。1984年,比栖大队正式更名为大寨村,熊寨公社也随之变为熊寨乡,大寨村自此成为熊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的重大变革拉开帷幕,原龙场镇、金家坝乡、讨瓦乡、熊寨乡合并为新龙场镇,大寨村也正式归属于龙场镇,这一归属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说起大寨村的起源,还有一段引人入胜的传说。清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匪患频发。为了抵御匪患,营上古寨的王家派兵驻守在距离如今阳光村约2公里的地方。当时,守军在此修建了两个营寨,较大的一个被命名为大寨,较小的则位于阳光村内,大寨村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民族融合,和谐共生

大寨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温馨家园,苗、汉、彝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的美好篇章。各民族带着独特的文化传统汇聚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大寨村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彝族的传统节日,为大寨村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彝族年,通常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举行,这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节日期间,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人们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火把节,作为彝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隆重举行。夜幕降临,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整个村寨,人们手持火把,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与激情。火把节不仅是一场欢乐的庆典,更是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被誉为 “东方的狂欢节”。

插花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彝族同胞们纷纷走出家门,采摘漫山遍野的鲜花,精心插在自家的门上、头上,以这种质朴而庄重的方式祭祀花神,祈求幸福安康。

村落发展,砥砺前行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大寨村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2020年,大寨村党支部为群众建立了平价作物超市,提供20余种蔬菜种植套餐品种,对改种高效经济作物且验收合格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为村民的种植选择提供了便利与支持。同时,积极发挥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的作用,整合土专家、田秀才等资源,深入各村民组、田间地头,传授肉牛养殖、生猪养殖、蜜蜂养殖、西瓜种植、经果林种植等实用技术,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在农业种植方面,大寨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形成了以玉米、南瓜、辣椒、皂角、烤烟等作物为主的种植格局,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独占鳌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大寨村积极探索创新,不断革新耕作方式。村民们采用免耕法,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牛耕方式,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有效保护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在除草环节,选用适用于不同农作物的高效除草剂,既能精准除掉杂草,又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丝毫伤害,确保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寨村家家户户都修建了宽敞明亮的平房,院坝也都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处理。这一变化为粮食干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过去传统的烧煤火烘干方式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阳光进行自然晾晒,既节能环保,又能保证粮食的品质。

大寨村的养殖业同样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养殖业以生猪养殖为核心,涵盖了家庭养殖和规模养殖两种主要形式,养殖方式也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科学养殖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市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大寨村的部分农户在坚持现代养殖技术的基础上,重拾传统养殖方式。他们采用无毒植物茎叶(猪草)混合玉米面加水煮熟的方式喂养生猪,虽然这种养殖方法使得生猪成长周期较长,出栏率较低,但却赋予了猪肉肉质鲜美、绿色环保、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劳务输出也是大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大寨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且坡地占比较大,单纯依靠农业生产难以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在村民的自发需求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与帮助下,大寨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踏上外出务工的旅程。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辛勤打拼,务工所得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据统计,大寨村工资性收入达到225.241万元,占总收入的57.53%,劳务输出为大寨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色美食,舌尖记忆

大寨村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寨村的历史长河中。

酸菜,作为大寨村餐桌上的常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村民喜爱。制作酸菜时,村民们会精心挑选比较鲜嫩的油菜叶(油菜薹),这是制作酸菜的上等原料。将油菜放入开水中焯煮2分钟左右,直至油菜变色,捞出后切成小节,装入洗净的坛子中。接着,倒入适量的面水,确保面水能够完全浸透油菜,再加入酸本,无需搅拌,便迅速封坛发酵。经过1至2天的发酵,面水会逐渐呈浓稠丝状,此时酸菜便大功告成。发酵完成的酸菜捞出后,烩入煮好的红豆汤内,烧开后即可食用。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豆汤,搭配上香辣可口的豆豉辣椒蘸水、香甜软糯的苞谷饭和油亮诱人的老腊肉,构成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盛宴,成为大寨村招待客人的独特美味佳肴,让人回味无穷。

杀猪饭也是大寨村的一大特色。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会挑选一个吉日,宰杀年猪。这一天,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浓郁的肉香。杀完猪后,主人家会邀请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一起来品尝新鲜的猪肉。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杀猪饭,喝着香醇的米酒,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浓浓的情谊在饭桌上传递。

在大寨村,岁月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它就像一首悠悠的岁月长歌,在时光的长河中轻轻吟唱,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沉醉。

织金融媒记者:张 磊

总监制:刘   琴
   制:白青茂
   审:熊   江
   审:陈   翎
   辑:张   磊

投稿邮箱:zjxrmtzx@163.com


织金发布
发布织金本地新闻资讯,提供丰富实用的本地生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