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群强链向新行】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底气何来?

政务   2024-11-15 18:31   安徽  


《安徽经济报》2024年11月14日4版


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迄今已深耕二十余载,早已在全国乃至世界“出圈”。

截至今年10月21日,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实际产量超100万辆,远超去年全年74.6万辆的产量。

今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到2027年,全市形成2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

蓝图已定,合肥既已提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亟需在产业市场、科创能力、全产业链等方面下真功夫,这不亚于一次工业巨变,合肥是否已准备好?


空间哪里来?
——主体壮大销量提升


转型要顺应经济大势。市场表现,是判断“风口”的标准。

放眼全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7万辆,同比增长35.8%,新能源汽车发展增速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聚焦安徽,今年前8个月,安徽汽车产量超过21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约94万辆,双双位列全国第二。

再看合肥,2024年1月至8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78.3万辆、同比增长72%,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2位。如今,全国50%的新能源叉车、10%的新能源汽车来自“合肥制造”。

不难看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比亚迪、江淮、蔚来等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强势提升。

利好不止于此,合肥新能源汽车的布局还将在未来引入更大“增量”。

“我们坚定走向全球市场,服务更多的用户,从技术、产品、服务、社区四个维度构筑企业的体系竞争力。”蔚来制造物流运营高级副总裁纪华强表示。


舞动的智慧工厂(大众安徽)


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涵盖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以及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模式,先后培育出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5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主体壮大、销量提升,带来规模更大、附加值更高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求,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台阶”开辟了新机遇。

如今,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千亿向万亿迈进的新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合肥将着眼新技术、新产品前瞻布局,加强产业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之都。

可以预见的是,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千亿级”迈向“万亿级”的路已经不远。


创新强不强?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肥已不缺乏底气和实力,但新赛道上竞争者众多,唯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方能乘势而上。

今年以来,“合肥造”系列新能源创新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在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工厂下线


蔚来发布了多项最新技术研发成果,全球首颗5nm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全量发布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等成果。

前不久,大众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V———ID.与众在合肥宣布上市。

江淮汽车概念车———DEFINE亮相2024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此前还获得了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

比亚迪第五代DM实现量产发动机热效率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2.9L(NEDC)和综合续航2100公里(NEDC),再一次改写全球汽车油耗史。

如今的合肥,已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最前方。合肥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发布车载类项目20余项,其中12项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实施“车芯屏”协同攻关项目20余项,完成16种零部件、23种芯片的本地化验证。

与此同时,合肥众多汽车产业链企业也纷纷入场,驰骋在研发创新的赛道上。

11月5日,国轩高科发布2024“焕能”系列换电车型新品,其搭载了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该产品以卓越的安全性能、长寿命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为绿色、低碳化物流提供了稳定而持久的动力支持。

作为全球最早实现314Ah储能电芯量产的企业,目前中创新航314Ah储能电芯单月出货量已突破3GWh,并在国内外市场得到规模化应用,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普遍认可。

巨一科技5G+智造数字孪生创新中心负责人梁端告诉记者,公司运用互联网+、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支撑。“要准确把握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赛道,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我省汽车产业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好不好?
——全链布局集群发展


在合肥,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三大件”已实现“合肥制造”,补上了产业链上的关键点。

今年1—9月,合肥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产量分别超过13GWh、80万套、200万套,增长39%、50%、90%。

目前,合肥市汇聚多家整车企业,实现了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

今年1月至8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新增投产、开工、签约项目达到165个,总投资额高达1794.3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奥托立夫、知道科技、均胜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此外,还新增了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33家。

纵观合肥市,汽车产业“家底”雄厚,新能源汽车作为“首位产业”,2023年新能源汽车实际产量占全国总量约8%,在全国城市排名第3。获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这些资源,正在成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新基座。

上下游产业链的日益完善,满足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发展需要,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江淮汽车将持续加快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布局。我们目前与多家企业与高校深入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机构专业智力优势,带动整个合肥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3年前,比亚迪与合肥以42天超快速度牵手时,王传福表示,“合肥干部敢担当、讲诚信、重效率,我对在肥项目发展充满信心。”

很快,他便以同样的超高效率回应了当初合肥抛来的诚意。

落户仅刚满3年,比亚迪已在合肥规划建设超万亩的超级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全球目前唯一一个全链掌握三电、芯片、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带来的是长期效应。

任何生态圈是有自我营造和再生能力的。在此基础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也变得容易且可持续。

只要头部整车企业率先向生态圈抛掷一颗石子,池子中央就会泛起涟漪,总有人响应。

对合肥而言,如今新能源汽车生态已非常丰富,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中。而这意味着,合肥新能源车行业有旺盛且健全的生命力,会继续稳健地走下去。

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合肥必然在场。(安徽经济报记者 徐浩 汤明辉 叶静)



来源:安徽经济报

主办单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运维支持:安徽经济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全球第一!首次突破1000万辆


事关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等,两办法印发!


皖企追“光”行|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巡展㊵——中汇芯能(安徽)科技有限公司


一图读懂 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


热点关注 ▼












































    转发、分享、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安徽工信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方公众号。可提供政策宣贯、信息交流、产业导向、企业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