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群里和一些丝友交流学习心得,说自己学了有好几年了,跟了很多老师学习乐曲,技巧也会用了,但感觉自己吹的,还是缺少那种韵味?吹的生硬,打动不了自己内心。怎么回事呢?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有,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学习乐器演奏,必须先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才追求“韵”的味道。
大多数人都这种想法,觉得必须达到高水平,才能吹出韵味出来,而花了大量时间去练习技巧,每天的苦练,但最后吹的感觉,还是显的有些机械生硬和固化,缺少美感,缺少旋律连贯性。
反而有些学员,从一开始就注意对乐器韵味的理解和把握,学习不到一两年,技术上,虽然还不能演奏大曲子,但是三四级的曲目已经吹的有模有样,演奏的很动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气息。
学习乐器就像烹饪美食,气息是火候,技巧是调味料,而很多人学习,过于注重调味料,总想要加些多一些技巧才吹的好听,就像美食一样,加了太多调味料,反而不好吃。
气息就像火候,火力太小不稳定,小火炒青菜,就算加各种调味料去炒,也炒的不好吃。学习葫芦丝也是一样,气息才是关键,你气息没控制好,强弱轻重对比不去控制,一种气息,一条直线吹到底,光加了技巧也不好听。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面最根本的东西,吹奏乐器,是用来吹的,吹就需要气息,气息才是关键,气息是发动机,只有气息练好了,吹平稳了饱满了,柔和柔美了,强弱轻重缓急控制好了,就算不加其它过多的技巧,演奏的歌曲也照样柔美动听。
对比像美食也是一样,炒菜就放个油盐蒜,火候控制好,炒的也很美味。
一首乐曲加了过多的技巧,波打叠颤,加太多就显的累赘,有时过于重视这些技巧,而忽略了节奏的连贯性稳定性,歌曲的美感悠扬性,为了加技巧而加技巧的演奏。
所以说,大家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训练,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气息情感。
技巧只有通过气息的配合,才能吹演奏的那些优美动听,气势磅礴、婉转动情的乐曲。
还有韵味这东西,说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似乎难理解,难是因为它是个抽象概念,不像其他事物可以具体描述。其实如果明白了也很简单,因为美感就在你心中,演奏时学会理解和共情,把乐曲当做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工具,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就好比一个三岁小孩背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是三岁孩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表达出李白的豪情,只因他无法理解与共情。
葫芦丝和其它乐器学习也是这样道理,初期模仿只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和掌握演奏技巧这个工具,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却不是模仿来的,“美”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用音乐语言表达的是我们内心的美,是乐曲给我们带来的触动,是生活给我们的感悟。对人对事对情的理解与看法。这些事情都是印在心中。
这就关系到个人的心态问题,心里有阳光,雨天也是一种浪漫,心里下着雨,晴天也是一种遭罪,人生快乐不快乐,看心情,心情好不好,看心态。
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看起来非常枯燥,但又很重要。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只有花大量的时间练习基本功,后期演奏高难度歌曲才游刃有余。
练习也要有一定要有量,量不够,也是吹不出那种韵味出来,想要熟练必过百遍,想要精通必过千遍万遍,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怎么叫熟,这个熟就是练习量的意思,一首歌曲没吹够100遍,那还是不够熟练的。
还一些问题,有些人看起来很勤奋,但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懒人嘴里明天多,今天想练推明天,太多的杂事干扰,静不下心来,看起来接触学了好久,真正花时间练习,累计还不够24小时。
学习乐器真是这样,需要时间练习,坚持很重要,效率也很重要。
还有一个就是,任何一个人,在学习路上一定要有一个良师指导,良师不一定有多有名气和水平,良师懂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练习,爱上学习,懂得改变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认知水平,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学习方式,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说口里顺,常练手不笨。音乐是我们最好的心灵伙伴,学好乐器演奏,身心更加健康长寿。
希望这些分享对大家有启发感悟,觉得有帮助收获的,关注点在看赞赏哟,你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听说点在看的人都特别优秀!